援藏干部龙子雯:“日喀则,我来了”
龙子雯:
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现任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医务处处长。选派前曾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委书记、胃及软组织外科主治医师。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今年4月,当我还在医院生‘二宝’时,他就和我说自己6月将去援藏……”龙子雯妻子王宁告诉我:“当时感觉有些意外,细想之后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多年前,龙子雯医师曾和妻子无意中说过“自己有个愿望就是能去新疆或西藏参加医疗帮扶工作。”说到这里,王宁对于丈夫突如其来的“援藏任务”表示出相当程度的理解和支持。
龙子雯医师作为家中的顶梁柱,奔赴西藏工作之后,照顾家中四位老人和两位孩子的重担将压在妻子王宁一人身上。“‘大宝’5岁、‘二宝’才2个月,家中老人轮流来家里‘搭把手’,照顾我和孩子的饮食起居。”王宁坦言,家中老人年岁已高、体弱多病,也不能让所有“担子”都由他们来挑。她也将更多地扮演“女汉纸”的角色。“单位需要子雯,家里的困难我们尽量自己克服,全力支持他的援藏工作。”王宁坚定的表示。
妻子王宁是上海一家综合性医院的眼科大夫,同处医疗单位的她对于援边工作也是颇为理解:“我们科室也有同事去援滇和援疆,不容易却很有意义,每个医务工作者有必要也有义务参与此项工作。”妻子王宁感叹:“一个人能有几个三年呢,这三年得慢慢熬,也希望子雯能够在三年的时间里为当地医疗做出一点事儿造福当地百姓。”
采访中,王宁说到‘二宝’的成长问题还是不免有些担忧:“3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和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子雯不在身边,父亲这块的情感教育就会有所缺失,尽管现在网络发达了,他们可以视频见面,但有些东西还是会错过。”
“他是一个很拼的人”
龙子雯既要从事繁重的外科工作,又要策划团委的各项活动,就是这么一个“双栖”作战的青年人,在众人面前总是一个阳光大男孩的感觉。阳光、积极、乐观是大家对他一致的评价。
在院团委委员、职能1支部团委书记陈钰看来,“龙书记是个不知疲倦且又积极乐观向上的暖男。”在妻子王宁眼里,子雯在一个“牛娃辈出”的环境里,他是一个玩命儿拼搏的人,工作非常忙碌,身体也更虚了。王宁介绍说,龙医生平日工作很忙,回家次数很少,不是在院内照料病人就是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做实验,即便回家也是倒头就睡或者拿着手机和上级团委、同事联络各项工作,他的节奏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停也停不下来。
同样,龙子雯也将自己的拼劲延续到了西藏。6月18日从上海启程出发的龙医生辗转成都,终于在6月20日到达西藏日喀则。入藏之后,当地空气含氧量只有上海的55%左右,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眼睛干涩、胸闷、心率加快等症状。刚入藏的两三天里,他的血氧饱和度只有60,每分钟心跳115,现在只能依靠吸氧才能入睡和工作。王宁告诉我:“即便是在弯腰拿东西腰都要喘大气的情况下,龙医生还未顾得上休息,便第一时间来到日喀则人民医院和相关领导见了面,并到相关科室进行了工作熟悉。”
在龙子雯看来,“这些都可以克服,最愧疚的是对家里人照顾不到。”儿女也是他心头的一大牵挂:“儿子已经五岁了,这三年照看不到,但希望他也能更独立一点,等他回来他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
“日喀则,我来了”
到达日喀则,走出机舱的那一刻,龙子雯医师深深地在心里默念“日喀则,我来了!”只不过,这次来日喀则并不是领略珠峰的雄姿,而是担负着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创建西藏日喀则地区第一所三甲医院。三年的援藏工作,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能不能给当地医疗发展真正留下点什么,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外科大夫,他设想将最先进、最规范的肿瘤外科手术方式和理念“入藏”,通过手把手地“传、教、帮、带”提高当地肿瘤外科手术的质量和疗效。作为院长助理和医务处处长的他,更需要更高的平台审视现况,做好日喀则人民医院创三甲工作,从而通过联合申报项目、学习班入藏、人员互访等工作的逐步开展,探索出援藏“技术驱动”的核心要素,逐步打造出一支“带不走、高素质”的医疗队伍。
2016年6月18日,龙子雯同志在顾文英副书记及相关科室及支部领导的目送下,踏上了入藏的征途,在踏上汽车的那一刻,他的回眸依旧是一个标志性的灿烂笑容,一如既往地展现着他独有的那份坚定、执着和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