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年沪森林覆盖率力争达25% 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12.04.2015  09:52

  4月12日消息:昨天,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陆月星做客2015上海“民生访谈”。陆月星在访谈中透露,本世纪以来,上海绿化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4.04%,人均公共绿地逐步由“一双鞋”、“一张报纸”增加到了7.07平方米,但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绿化指标还相对偏低。

  本市将在已有的《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基础上,重点打造“两道两网两园”,对“绿地、林地、湿地”作进一步完善和保护,力争到204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绿行漫步廊道绿道

  陆月星介绍说,本市将重点打造的“两道”,分别是廊道和绿道。廊道是从景观生态学来定义,依托大江、大河、高速公路形成的林带、湿地,贯通“鸟道、鱼道、虫道、人道”整个生态空间。比如全长98公里、宽500米的外环绿带,就是一条生态廊道,一期建成2610公顷,目前1590公顷的二期工程也已基本完成。同时,本市还在郊环、黄浦江、苏州河等两侧建设生态廊道。大尺度发挥生态廊道的作用,将改变生态空间孤岛化、碎片化特征,可以在全市形成生态安全格局,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当前,全市正在规划建设的21个郊野公园,也基本是以廊道为“”,在“藤上结瓜”。

  而绿道与市民的联系更直接,希望通过和城市慢行系统的对接,将部分城市既有公园绿地相串联,建设适合行人、自行车“慢行”的专用通道。现在,闵行、青浦、苏州河畔都在积极建设绿道。建成后,这些城市绿道将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据透露,“十三五”期间,本市将重点通过廊道和绿道的贯通,充分连接起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

   绿网让屋顶变森林

  上海要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立体绿化必将发挥重要作用。陆月星透露,本市将在中心城区建设立体绿网,改变上海高楼密布的“水泥森林”形象,将立体绿化从高架桥柱等延伸到建筑外墙、楼宇屋顶。今后,上海的地面、立面、屋顶、窗台、阳台等都将绿起来,从而形成一张全覆盖的立体绿网。据初步估算,本市建(构)筑物上的可绿化屋顶,总量在2000万平方米左右。

  去年,本市完成立体绿化建设总量4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创历史新高。到去年底,全市共建成屋顶绿化189万平方米,面积约相当于19个人民公园。今年,全市计划新增40万平方米立体绿化,其中包括新增20万平方米屋顶绿化、万根绿柱、万米绿墙等,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视率。

  同时,郊区农村还将建设一张农田林网。目前,上海郊区的树木植被还不够多,“十三五”期间,本市将重点在农田、村前宅后、河边、路边推进农田林网和“四旁林”建设,形成“水绿相间的江南特色”。

   绿郊开建“口袋公园

  “上海的城市公园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中心城区出门500米就有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和公园。但是,外环区域的公园绿地空白还较多。”陆月星介绍说,为了保证公共产品享受的公平性和均衡性,本市对中心城区外的新城、新镇也提出了建设要求,接下来将打造一些“口袋公园”,把城市的边角料空间利用起来,比如在城市中心建设一些街心公园等。未来,本市160个城市公园有望拓展到300多个。

  同时,加快郊野公园体系的建设。陆月星强调说,除了21个郊野公园外,本市还将打开既有的150万亩林地空间,在保持林地生态效应的同时,对一些具备开放条件的林地,配套交通、休闲等设施,打造一些“林家乐”,让市民可亲近自然、享受林地。

  根据《上海郊野公园总体规划》,预计到2017年,上海将先期建成5座具有一定规模、自然条件较好、公共交通便利的郊野公园,逐步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大都市游憩空间格局。这5座公园分别为青浦青西、松江松南、闵行浦江、崇明长兴岛、嘉定嘉北郊野公园。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松江广富林周边也纳入了郊野公园建设规划,形成了“5+1”的建设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