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学生成功探索无人机弹射与伞降回收技术

07.05.2015  20:36
      轻轻触发拉力绳,发射架上的小飞机就会闪电般飞出,展翅翱翔……继而,当飞机油门空中关闭后,机舱内会瞬间自动弹出一降落伞;借助张开的降落伞,飞机便徐徐下落,安全着陆。5月7日,一架由我校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艾力等四名本科毕业生研制的“同天号”小飞机在上海国际赛车场成功完成了试飞。

      仅从外形看,“同天号”小飞机与普通无人机并没有大的差别:大功率电机、前拉式动力、18×6木质双叶螺旋桨、前三点起落架设计、正常空气动力学布局。但它的起降却极其独特,分别采用了弹射和降落伞回收的方式,无需跑道,十分新颖。

      起飞时,借助强力拉力绳,飞机沿上倾的钢制弹射架轨道弹射升空。该弹射架结构轻巧,设计巧妙,长2.7米,上倾斜15度,可快拆快装;架上安装有3根0.7米长的高模量拉力绳,弹射可产生约每小时40公里的初始速度,可满足大多数轻小型无人机的起飞、发射要求。

      降落时,飞机一旦发动机空中停车,机舱上盖板便会自动弹开,抛出一直径0.4米的引导伞。在引导伞的牵引下,几乎同时,另一张1.5米直径的主降落伞会被拖出舱外,并在空中打开。张开的主降落伞悬挂着飞机,将后者徐徐降落至地面。

      “弹射/伞降回收技术是无人机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使传统的无人机起降彻底摆脱对跑道的依赖,可在沟壑、田地、山地,甚至楼顶等复杂地理环境下随时实施无人机的发射和回收”,指导老师沈海军教授表示,“本次‘同天号’飞机发射与回收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一次成功探索,为轻小型无人机随时随地发射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