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夜排档 做创新菜 高校食堂“供给侧改革”只为适应新形势 《青年报》:对抗外卖、路边摊必须“脑洞大开”

13.05.2016  13:16


同济大学本部于4月15日率先开办上海高校首家晚间大排档,不到一个月时间,如今华东师大、上外等高校也已迅速跟进,“高校食堂”纷纷跃升为新一代“网红”。青年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脑洞大开,新举措频出的背后,是学校食堂从“开门等学生”到“重视需求”的转变。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高校深夜食堂频成“网红

小龙虾、螺蛳、烧烤、卤味、麻辣烫、泡椒鸡爪……今年4月15日,沪上高校首家夜排档在同济大学开业。运营几日来,受到学生极大追捧,每天19点至23点为营业时间里都有逾千人次光顾,而热门菜品也几乎天天卖断货。

突如其来的美好,引起了学生吃货的极大关注,媒体也纷纷予以聚焦。在这件事情上,同济大学并非“一枝独秀”。很快,良好的示范效应让高校餐饮界掀起了波澜,部分学校的同学很快便不用对着同济大排档“流口水”了。

曾经推出过“葡萄炒玉米”等名菜的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冬月餐厅4月25日正式开出了自己的夜排档,从晚上6点营业到11点半。该校高级技师研发的由猪骨汤、鸡架及十六七种香料熬制约10个小时的“秘制”小龙虾才28元一斤,一份炒螺蛳也只需8元一份。仅仅三天后,中北校区河西食堂夜市迅速开张,一时间令学生们欢呼雀跃。

本周一起,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饮食服务部二楼A厅每周一至周五18点到21点30分也开出“松江夜宵大排档”,烤鲈鱼、彩色水饺、麻辣牛肉、香辣小龙虾等亦是道道惹人馋。在多家微信公号助推下,这些高校的深夜食堂速度晋升为近来的“网红”。

食堂互换大厨海选最佳菜肴

实际上,即便没有跟进推出夜排档,不少高校的食堂却也在悄然进行着一场场“供给侧改革”实验。

4月19日,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开启为期两周的“食堂大厨交换模式”,同济的大厨带着自家的招牌特色菜来复旦了,而复旦也派出了2名大厨前往同济,特供复旦美食,两校“友谊的小船荣升为巨轮”。5月3日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厨师携“逆天淮扬菜”进驻校园,其中就有久负盛名的“飞天小龙虾”。

据了解,在南京的高校圈里,素有着“食在南航”的美誉。水果菊花鱼、生炮鸡球、千岛湖砂锅鱼头等招牌菜的驾到,让复旦师生们继续在食堂里大快朵颐。

而在华东理工大学,饮食服务中心正连续重磅推出多场活动,意在打造“舌尖上的奉贤”。4月29日下午,“美食美刻:新味道”美食评选活动拉开帷幕:水果虾球、秘制酿香菇、啤酒鸡翅根、脆皮牛腩、金丝绣球、菠萝虾球、咕噜肉、椒麻鸡、东坡肉、桂花莲藕……一排排美食摆上桌不久,就被风卷残云般席卷一空。

现场,53道创新菜、家乡菜和点心,在100名学生评委面前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

[ 调查 ]

争当“网红”原来是“形势所迫

深夜食堂、大厨互换、美味评选,倏忽间,在同学们的雀跃狂欢和校友的热情围观中,高校食堂成了一个个“爆款”。校园公众号对此均是不遗余力地卖力吆喝。本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推出首届小龙虾节,而华东师大的官方微信也在近期做了一期曼妙食堂早餐的专辑。食堂为何开始频频发力,争当“网红”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思考?青年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希望学生远离“黑暗料理

对抗学校周围饱受诟病的黑暗料理,是高校食堂办起夜排档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食堂晚餐供应时间普遍在7点左右结束,不少学生在晚自修结束后,肚子饿了就会出去吃夜宵,包括复旦、华师大、同济等校外周边都曾开出了上百家“黑暗料理”。

同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时曾发布一项《“”非黑白——上海高校周边饮食安全调查》,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86%吃过“黑暗料理”,三成人不适。调查还显示:在炒饭、烧烤、凉皮等街边食品中菌落总数普遍超标,在凉皮中大肠杆菌超标,烧烤棒手持处菌落总数超标,路边“黑暗料理”的饭盒等器皿菌落总数超标。复旦大学团委调研部一份调查也显示,虽然卫生情况堪忧,但流动摊贩仍颇受学生欢迎。有学生因为吃了“黑暗料理”而出现急性肠胃炎、食物中毒的事故并非个案。

通过提供价格优惠、干净卫生的特色大排档美食,把学生都吸引回学校就餐,不去吃黑料”是大学食堂开出夜排档的主因。“确保学生食品安全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华东师大后勤保障部副部长赵正军说,“现在,有好多学生喜欢点外卖吃,尤其是晚上,买一些校园周边流动商贩的黑色小吃,我们担心学生的食品安全,所以,推出了在学校食堂为学生供应安全的、放心的夜宵举措。

食堂出品一样可以美味

近年来,外卖网站的异军突起,加上风投的注入,纷纷通过大幅度打折送券的方式抢滩校园市场,学生们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不出寝室,互联网一下单,分分钟就能享受到物美价廉的美味,何须再跑到食堂去吃也许并不可口的菜肴?

越来越多学生开始选择不在校内就餐,不少学校的就餐人数出现锐减之势。一所学校的饮食服务中心主任披露,通过校园卡刷卡机后台数据发现,该校一度只有65%的学生选择在学校食堂用餐。就全市高校层面,去年总体食堂营业值较上一年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浮。

因此,对于各校的食堂来说,自身也面临竞争,必须加大力度创新求变,服务师生,把他们重新吸引回学校的食堂,满足他们的胃。

  “在没有那么多互联网企业的时候,学校食堂是可以‘开门等学生’,但现在时代变了,必须更加重视学生的需求。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这既是一种‘供给侧’的改革,也是对经营方式方法的新挑战。必须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同时,告诉大家我们有什么,以及我们适合做什么。”上海学校餐饮协会副主任的富琴军说道。

创新菜肴邀学生来评优

其实,绝非只有开出“深夜食堂”的才受到了点赞,许多学校都在进行适合自身实际的创新改良。

此次,华东理工饮食服务中心通过“美食美刻:新味道”美食评选活动,最终,水果虾球、秘制酿香菇、啤酒鸡翅根等获得“校园十大创新菜”称号;冷团、缙云烧饼、干拌菠菜面、紫薯玉米酥、什锦披萨荣获“五大小吃”称号;回锅肉、水煮牛肉、香辣肉丝等荣获“十佳家乡菜”称号。

华东理工大学饮食中心主任胡宝林说,通过这些全程邀请学生唱主角的活动,目前,正在进行成本排摸和核价,对于合适的、营养价值高、成本又可控的菜市将进行大面积推广。最快,5月底前就能走上学生的餐盘。

眼下,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5所大学的大厨正进驻同济食堂,时长两周,他们带来了各自的招牌菜。在学生们大饱口福之时,同济的大厨则抓紧时机,互相切磋,部分菜肴将在日后予以保留。学生们再不用调侃“请大厨不要离开”了。

[ 手记 ]

食堂也是“大学名片”也是口碑宣传的一环

从玉米炒葡萄、芹菜炒草莓、火龙果炒牛肉年糕等“水果神菜”不断壮大着“第九大菜系”,到如今“深夜食堂”的出现,学校食堂在媒体上的曝光度变得频繁起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食堂也是大学的一张名片,没有理由不好好打造与维系。

过去,食堂里的菜好吃难吃,学生们一日三餐总还是要在食堂解决,但到底满不满意,校方的重视度并不够。而今,内在动力加上外部竞争,让大家都行动起来,这终究是一件好事。学校食堂从“开门等学生”到“重视需求”的转变,关心的触角越伸越长,在意的远不止三餐温饱,还有更安全、更美味、更人性化等维度。

食堂既是一种新的软实力,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机部分。如今,华东理工大学已经提出,希望用饮食文化来滋养大学文化。看来,脑洞大开一下的话,高考填报志愿在即,这何尝不是一种为自己学校加分的口碑宣传?

  青年报》A04版




    原文来源: 青年报   |  发表时间:2016-05-12   |  作者:刘昕璐
    原文链接: 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6-05/12/content_291741.htm?div=-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