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部分区段频现捕鸟大网 或成非法捕猎重灾区

15.01.2015  10:17

  一只白腹鸫耷拉着脑袋,倒挂在冬季已经干枯的树枝之间,死去多时,全身上下被网丝团团围住。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它曾竭尽全力想要挣脱,然而一切只是徒劳。

  发生在宝山江杨北路市民林中的这一幕并不是个例。随着申城环城绿带20年的建设,已建成的3600余公顷林带成了候鸟迁徙旅途中的又一栖息地。然而,在绿带沿线一些居住区附近的密林中,近年来一张张捕鸟的大网悄然张开,每15分钟就有三、四只鸟深陷其中。业内人士表示,离中心城区更近的环城绿带,恐将成为继崇明东滩、南汇湿地之后,又一非法捕鸟的重灾区。

   不法分子盯上“新天堂

   非法捕鸟屡禁不止

  冬日的上午,环城绿带宝山江杨北路段的养护工人老刘拿着工具,像往常一样在市民林中巡视,除了观察树木的生长状况,拆掉不法分子设在林中的捕鸟网已然成了他的职责之一。一年销毁鸟网两卡车

  走到临近湖边的林中,他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发生了。一只白腹鸫被捕鸟网团团裹住,倒挂在冬季已经干枯的树枝之间,一动也不动。老刘刚想走近撕去这张网,没想到不知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原来,就在他的面前,还有一张高2米、长近20米的大网挡住了去路,细小的丝线在林子中,不仔细观察几乎无法发现。

  “你看这些人多么可恨,都知道靠近湖边的林子中是鸟儿进出最多的地方,竟然有两批人在这里设了陷阱。”老刘撕扯着网线愤恨不已。他告诉记者,前两天刚刚在这里拆过一张网,没想到才过了两天,竟然出现了两张网。“外面的这张大网还是新的,两边用来固定的竹竿明显是刚砍下来的。”老刘说,这种捕鸟网不仅面积大,而且经过特殊设计,杀伤力很大,可以把从林中飞往湖中饮水或喝完水准备飞入林中休憩的鸟儿一网打尽。鸟网底部能够翻折向上,就算飞鸟在撞到垂直的鸟网万幸没被挂住,却也免不了掉入下方网中被围困致死,就连一些小型的哺乳类动物钻入其中,也无法逃脱。

  该养护段的负责人叶鸿治告诉记者,公司负责养护的173公顷江杨北路一带林地,是上海环城绿带中最早建设的,当初植树节时不少市民前来义务植树,因此也称之为市民林。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年的小树如今已经长成密林,吸引了来来往往的鸟儿在这里栖息,“实际上,四五年前,这片林子里的鸟还要多一些,今年明显感到少了。”叶鸿治说,由于靠近城郊结合部的居民聚集区,多数林带又是全开放的,近年来非法捕鸟的事件时有发生。去年被养护工人收回来的鸟网,整整装了两卡车送出去销毁。尽管养护工人也加强了日常巡视,然而前脚刚拆掉,后脚新的网又张出来了,防不胜防。

   国家保护动物惨死其中

  在环城绿带的浦东三林段,由于同样临近居民集聚区,非法捕鸟的现象也屡禁不止。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生寿丹艺2011年起跟随导师,从事上海野生动物栖息地课题研究。她告诉记者,2011年冬春两季,他们在三林地区观察到的鸟类有28种,到了去年只有16种。“判断一个地区的生态状况,并不是生物数量的多少,而在于种类的多少。”三林地区林带中的鸟儿种类明显减少,与该地区非法捕鸟、人为干扰的因素直接相关。在她的手机里,存放着一张去年观察鸟类时所拍的照片,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东方角危ㄋ壮频拿ㄍ酚ィ┑纱笞叛劬Γ挂在鸟网中,“我们发现它时,已经死了,真是太可惜了,这样珍贵的鸟在上海并不多见。

  寿丹艺说,鸟类属于应激反应非常强烈的一种动物,一旦触网或与人类接触,体内激素会急剧上升,很容易导致死亡,有时就算施救及时后放生,也不一定能挽回它的生命。课题调研中他们曾做过统计,一张密林中的大网,平均15分钟会让三四只鸟身陷其中,1小时就有近二十只。

   执法遭遇惩罚轻取证难偷猎者违法成本低

  上海地区作为候鸟迁徙旅途中的重要“加油站”,目前可观察到的本地和迁徙鸟类有130多种,像东方角握饫嗟墓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有10余种。寿丹艺表示,冬春两季是非法捕鸟的高发期,因为冬季的鸟儿比较多,春季的鸟类品种比较多。

  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冬季的非法捕鸟者,除了自己食用外,主要将捕获的猎物出售给周边的小餐馆牟利。到了春季,鸟的种类比较多,其中不少漂亮的小鸟流向了花鸟市场。由于鸟类的应激反应很强,因此进入花鸟市场出售,最终侥幸存活的,往往不足捕获总数的十分之一。

   建设方“有心无力

  谈到林带中出现的非法捕鸟现象,上海环城绿带建设管理处的高级工程师马少初既心疼又十分无奈。他告诉记者,上海环城绿带自1995年启动建设,至今近20年。规划总面积约6400公顷,已建面积约3600余公顷,涉及浦东、徐汇、闵行、长宁、嘉定、普陀、宝山等外环沿线七区。随着时间推移,环城绿带正逐步成型,尤其是第一批启动建设的绿带,更是成为申城新的“绿肺”,目前的林带中不仅有高层乔木、中层乔木,还有低层灌木,营造最自然的生态环境,让动植物在这里自由生长。

  “绿带中非法捕鸟现象在几年前就已发现,近年来更是频繁,特别是在江杨北路、浦东三林等邻近居住区的地方。作为建设方,我们除了要求养护公司加强巡查,也定时下去抽查,但也是杯水车薪。那么大的区域面积,光靠有限的养护人员根本管不过来,更何况我们还没有执法权,发现捕鸟网,除了及时拆除外,无计可施,偶尔碰到非法捕鸟者,劝说无果后向执法部门举报,不法分子早已逃之夭夭。”马少初说。

   偷猎者违法成本太低

  面对非法捕鸟现象,建设养护部门“有心无力”,但惩罚力度轻、取证难等也让执法部门困难重重。“在禁猎区内捕捉非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20只以上,可以由公安部门刑事立案;50只以上,将受到刑事处罚;100只以上将被判重刑。”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末,对于捕捉非国家保护动物不足20只的情况也不能予以刑事处罚。距今超过20年的保护等级和惩罚力度,明显无法适应现在的趋势。“不要说很难抓到现行,就算当场抓到非法捕鸟者,不满20只的,就很难处罚,只能口头教育和警告,威慑力很低。罚款规定是市价的8倍以下,但市价标准在哪里?比如野味餐厅的一盘麻雀,他说卖8元,最高也就罚64元。”一位执法人员透露。

  非法捕鸟除了惩罚力度轻外,诱捕工具的成本也极低。而且随着网店的兴起,更加容易获得。记者在淘宝上输入“鸟网”,就有2000多条搜索结果,且相关捕鸟用具种类繁多,捕鸟网、诱鸟哨等应有尽有,这类商品的价格极其低廉,有的甚至只要几元钱。

   主管部门呼吁市民不要买卖斩断非法捕鸟利益链

  “作为城区的绿化,环城绿带相比公园或其它林地,对于动物来说生态环境更好,广阔互通的地域更利于它们自由生活。现在在鸟类身上发生的不好趋势,让我们很是担忧,本来在林带中放养哺乳动物的计划也被搁置了,实在不想看到这块区域步崇明湿地、南汇东滩之后,成为又一非法捕鸟的重灾区。”寿丹艺说。

  几年前崇明东滩、南汇湿地相继被爆出非法捕鸟现象泛滥,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崇明地区不仅成立了护鸟志愿者队伍,管理部门还在2013年11月出台了《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行政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办法》,实名举报涉及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的违法行为,奖励金额由原来最高800元提高到1500元。

  马少初表示,为了防止绿带的非法捕鸟现象进一步蔓延,将与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协调,开展联合执法加大打击力度。同时呼吁广大市民提高野生鸟类的保护意识,不要参与相关买卖,更不要食用。

  据了解,鸟类携带的病毒和细菌种类繁多,除了禽流感、西尼罗河热等常见病,更多的病目前人们还闻所未闻。当人与鸟近距离接触后,由于人体自身没有抗体,医院也没有相应的诊断方法,容易引发致命的病变,一旦长时间潜伏在人群中,还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流行病,“捕捉、贩卖、饲养和食用,接触鸟类的各个环节都有感染疾病的危险。有些人喜欢吃野味,甚至食用没有煮熟的禽肉,寄生虫就直接经口进入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马少初说,只有让非法捕鸟者无利可图,这条非法产业链就无法存活。

  寿丹艺则建议,要加大对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力度,同时绿带沿线的地方部门可组织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保护鸟类的行动,弥补管理部门人员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