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中国科学发展指数》在沪发布 中国各区域科学发展水平差距大

21.11.2014  11:59

      中青在线上海11月17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周凯)今天,《中国科学发展指数——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其区域科学发展研究》在华东理工大学发布,上海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科学发展综合指数的排名中名列榜首,但中国各区域科学发展水平差距很大。

      该研究报告是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科学发展综合指数展开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围绕着“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生态文明指数”等四大维度,“经济质量”等11个分维度,以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58个细分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排序,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各省市自治区科学发展的整体态势。

      根据这次公布的数据:从整体上看,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科学发展综合指数百分制得分平均水平为62.79分,全国有10个省市自治区高于平均水平。从排名上看,科学发展综合指数百分制得分排在前五位的是上海88.47分,北京85.73分,天津76.55分,浙江76.26分,江苏75.65分;排在后五位的是甘肃54.81分,云南53.14分,青海52.46分,贵州50.05分,西藏45.43分。第一名上海与最后一名西藏科学发展综合指数差距巨大,达到43.04分,这也凸显了各地区间科学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特点。

      科学发展综合指数排在前三名的上海、北京和天津,在四个大维度的“经济增长综合指数”、“人文发展指数”两个维度中的排序与综合指数排名一致,并且都远远高于平均水平58.60分和76.44分。“经济增长综合指数”排在前三位的是上海、北京、天津,大幅领先排在后三位的青海、新疆、甘肃。第一名上海与最后一名甘肃差距达到48.56分。“人文发展指数”得分排在前三位的是上海、北京、天津,大幅领先排在后三位的云南、贵州、西藏。第一名上海与最后一名西藏差距达到41.92分。数据分析说明几个直辖市的经济增长质量良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充分激发了经济活力,提升了经济质量。而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发展差距也在拉大,人文发展水平的差异问题日益凸显。

      在“社会进步指数”方面,得分情况与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社会建设水平也相对较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进步综合指数百分制得分平均水平为62.56分。得分排在前三位的是北京、上海、浙江,大幅领先排在后三位的河南、贵州、广西。

      在“生态文明指数”方面,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均不高,平均水平仅有69.74分。前3名的主要是沿海地区,排在最后3名的主要是西部城区。得分排在前三位的是广东、海南、山东;排在后三位的是贵州、新疆、甘肃。

      据主持该项目的鲍宗豪教授介绍,这份报告直观地反映出中国在科学发展中的短板和不足:一、当前,中国科学发展水平虽逐年提升,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巨大落差仍然是制约深入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应当看到,我国经济总量虽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总量排在80多位,仍大幅落后于其他经济体,还有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下。二、就整体而言,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其经济增长点已由传统的工业驱动转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政府对社会民生、教育文化的投入力度正在加大,而由于前期以能源消费为主的发展方式,正在为这些特大城市造成环境隐患。三、城市发展仍存在着诸多难题亟待解决,城市率先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发展需要不断地转型升级。

 

      原文来源:中青在线 2014-11-18 | 作者:周凯

      原文链接: 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4-11/18/content_109630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