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建设可持续校园”——四平路校区交通管理方案详解

12.05.2017  00:52

          “可持续校园建设,必须要这样做。”我校交通学院杜豫川教授开门见山地介绍《四平路校区交通管理方案》说。最近,生活或者经常出入四平路校区的人们都会发现,校区里沿着教学核心区域的道路增加了或虚或实、长长的线;稍加留意你还会发现,这些中间宽宽地、两边窄窄的线中都涂有一眼就认得出来的符号。对了,中间是行人,两边是自行车;机动车呢,不让走了。
          为何要这样?杜豫川介绍,2014年我们就发现了赤峰路50号校门、四平路校门及校园内主干道上,往往人车混杂、上下班高峰时段状况尤为严重。发现这些情况后,我们就开始思考对策,可否将人车分开,如何分开?去年底,学校主要领导听取汇报后,建议我们提出具体方案上学校办公会讨论。
          杜豫川说,这些年来学校为可持续校园建设下了大力气,斥资建成了包括体育馆停车库、车牌识别道闸在内的一批交通设施。但是,随着教职工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车辆越来越多地穿行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隐患始终存在,可持续校园建设遇到相当大的坎儿;北大道(北教学楼-外语学院之间)、爱校大道(樱花大道)上往往是人车混杂、川流不息,课间、上下班时往往险象环生。
        杜豫川说,针对这些状况,我们反复论证优化方案,最后选择在国康路国际设计中心对面的西北二楼与学五楼之间新开一个校门,利用国康路形成校园机动车环路。同时,赤峰路50号校门不再通行机动车辆,赤峰路200号校门进行拓宽。这样,北大道、樱花大道等人流密集的通道都具备了禁止车辆通行的条件。“经过规划,学校北大道、樱花大道、教学南楼至四平路校前区逸夫楼、行政楼里侧道路围合起来的教学核心区将成为无机动车区域。”杜豫川说。
          按照这一思路,核心区域内各单位,包括基建处、外语学院、图书馆、瑞安楼、测绘学院、青年楼、解放楼等楼宇的停车位全部取消,总共大约200个左右。车往哪里停?目前,体育馆停车库近千个停车位只有一半左右停有车辆,还剩下一半左右的车位虚位以待,完全可以满足大家的需求。“无车校园需要大家理解和支持,健康生活也需要大家走走路”,杜豫川微笑着说。

          接下来,我们在校园里围绕着文远楼、大礼堂、一·二九等10座历史保护建筑专门开辟了2公里的内环景观步道。具体如何走?你沿着北大道、声学所、大礼堂,转一圈折回一·二九礼堂,大约就是两公里。想想吧,那时没了机动车,只有绿树丛中的老建筑和安静读书的学子,走着看着那是什么感觉!

          特种车辆进校怎么办?像后勤配送车、消防车、救护车等等,我们在红色区域周边做了自动路桩系统,发放远程遥控卡,这些车辆驶近,桩子缩到路面下,车一过桩就升起。

          杜豫川介绍,考虑到四平路校门等特殊情况,我们还规定四平路校门上下班高峰期开放,但9:00-16:00 时段禁止驶入,东大道流线通过自动路桩与校区其它连接道路隔离,尽可能减少不必要车流;赤峰路50号门禁止车辆出入,部分特殊车辆(校车、救护车、消防车等)可临时驶入;北大道、樱花大道、和平路等主要路段全时段禁止通行;爱校路出入的学生流在校医院前分流。

          “方案获得学校办公会通过,目前变为实施方案,相应的道路改造已经完成。像赤峰路200号校门、国康路新校门改造已经完成”,杜豫川说,还有国康路上的个别交通禁行装置问题也正在协商中。

 

附: 关于四平路校区交通调整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