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拥军楷模徐渭岳 建起数个纪念馆实现当年从军梦

27.07.2017  14:43

原标题:建起数个纪念馆实现当年从军梦

  据《劳动报》报道:今年62岁的徐渭岳,长相平平,身材也不高大,年少时一度因家庭贫困一直在工地上当建筑工人。如今在上海,他是社会化拥军的楷模,成为了一面旗帜。作为中国爱国拥军促进会副会长、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执行馆长,20年来,他一手创办的志愿军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已成为申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引来各界好评。“我希望借助实物、雕塑等来展示人民军队不断壮大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引导广大市民和部队官兵砥砺前行。”这位曾荣获“上海市爱国拥军模范个人”、“2016年度‘中国双拥’年度人物”等荣誉的爱国拥军楷模在接受劳动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一手办起各类纪念馆

  徐渭岳告诉记者,虽然他现在是上海永福园陵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但心里始终有一个从军梦。

  “我年轻的时候曾连续3年报名参军,因各种原因都没成功。几十年过去了,提起‘军人’两字,我依然内心澎湃,想为这群伟大的人做些什么。”他说,考虑到自身优势,他一直在琢磨能不能设立一个场所,让人们能够铭记那段悲痛而坚强的历史,时刻提醒自己:现在的和平来之不易。6年前,在听取了社会各界,尤其是部队老将军、抗美援朝老战士的建议后,他最终作出了筹建“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的决定。

  办纪念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拍板后,徐渭岳从各地找到了500余幅珍贵的史料照片,1152件实物,以图片、文字及声光电一体的展示形式,全面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如今,在纪念馆门口的草坪上,摆放着几辆涂有迷彩的坦克模型,以及一架编号为1154的战机模型,那是一位“二级战斗英雄”用来击落美军战机的座驾。此外,矗立着一座花岗岩牌坊,黑底金字,肃穆庄严。

  自2013年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开馆以来,免费接待全国参观者110多万人次,社会各界给予高度评价。去年,纪念馆被选为上海“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红色基地。在这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活动已成常态。

   老兵的支持是最大的动力

  “每一段历史、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珍贵的故事。”徐渭岳向记者介绍,继建立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后,又运送23.6万立方的土方,堆起13.6米高的“紫金山”,建造了红军长征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馆、贤人文化园等,而探寻“背后的故事”就是支持他走到今天的最大动力。

  在他记忆里,最感动的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去世前,还特地委托家人送来降落伞布。“那位老兵就是一名普通战士,他从战场上带回了降落伞布,一直当作纪念品摆放在家中。得知我们建成了纪念馆,他特别激动,觉得这块降落伞布终于有了归宿。

  徐渭岳说,这些年,不少老将军对纪念馆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很多人参观回家后,也会从家里搬来实物,如战争时使用的餐具、当年的军装等。

  今年10月,新筹建的解放战争纪念馆也将开馆。届时,徐渭岳建成的各类纪念馆面积将达15308平方米。

   为最可爱的人做更多的事

  除了建立各种纪念馆,徐渭岳还积极地为老兵、新兵搭建平台,让战士们欢聚一堂。

  如每季度组织一次老将军、抗战老兵、志愿军老兵座谈会,让老同志们忆往昔峥嵘岁月,享改革开放美好时光。每逢传统佳节,他会定期看望、慰问在沪老将军、老战士和结对村的60周岁以上老人。

  此外,他的公司先后和驻区空军某部、武警某部结对共建,每季度都会组织一次大型军民共建活动。“遇到‘八一’、‘春节’等重要节日,我也会专门去部队慰问官兵。”徐渭岳说,未来,他也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最可敬的军人们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