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季|光明大直播带领大家一起逛华理

16.06.2019  03:21

    6月14日上午,我校携手光明日报社在一直播平台进行了100分钟的“2019高校招生服务光明大直播”,近70万考生、家长及网友在线观看。

扫描二维码可回看直播内容


    直播从奉贤校区的南门开始。光明主持和我校两个可爱的学生(商学院大三学生张云鹏、材料学院大二学生许宇晗)主播,从这里出发,带领大家一起探秘华理校园。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建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华理共有徐汇、奉贤、金山3个校区。徐汇校区在上海南站附近,主要是研究生和本科大四学生;金山校区现在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区。今天直播的奉贤校区最大、最新,以本科教育为主。

    阳光明媚,碧空如洗,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好。不经意间,你就能感受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意境。我们熟知的通海湖,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龙舟传统文化传承的基地。


    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吴辉介绍

    主持人:学校有哪些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吴辉:华理学科特色鲜明,共有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以及8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

学校有70个本科专业,其中12个国家特色专业,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等;10个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通过了国际认证;7个专业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今年的招生计划吧?

    吴辉:2019年,学校招生总计划为4155名。招生类别包括一本、艺术类、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录取、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新疆南疆单列计划、民族班、内地西藏高中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华侨港澳台学生等。

    学校今年新开设了国际卓越工程师班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等4个国家特色专业;新增了一个中外合作办学生物工程专业,外方学校是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此外,还有2个新工科专业——精细化工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主持人:学校招生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呢?

    吴辉:今年录取原则仍然是“分数优先”,考生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专业级差分。对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在一本录取时学校承诺“进档不退”,在学校投档范围内的考生,只要专业服从调剂且体检不受限制,就会被我校录取,决不会退档。

    6月23日,我校将举办校内高招咨询会,在学校本科招生网上有具体安排的公告。更多招生政策,在我校本科招生网、华东理工招生微信公众号等上均能查阅到。


    化工学院化工系系主任吴艳阳介绍

    化工学院作为最主要支撑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首批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和上海市Ⅰ类高峰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荣获A+学科,全国排名并列第一。学院有3个系、3个研究所、7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和合作基地、1个创新引智基地和1个“985”优势创新学科平台,拥有由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和长江学者等组成的一流师资队伍以及全覆盖的专业精品课程。


    生工学院副院长王启要介绍

    生工学院所属的生物工程学科是我国首个生物工程一级学科,是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学院拥有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生化工程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科研基地,5个省部级科研基地,1个上海市示范实验中心。科研领域覆盖生物医药、食品、化学品、生物材料与能源、农业与环境、海洋资源等。有国家“千人”2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青”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等。


    材料学院杨晓玲老师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11”重点建设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新能源材料等4个专业,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不仅是国家特色专业,还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院有中科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材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学院王利民教授介绍

    化学学院有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国家工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平台。化学学科在国际化学学科ESI排名已处于top1‰,并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有中科院院士2人、国家“千人”1人、长江学者5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杰青”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等。


    国交处副处长彭德雷介绍

    学校目前已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开展了合作办学、短期交流以及“2+2双学位”等多层次、宽领域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留学渠道;拥有中法、中德、中奥等7个合作办学项目;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资助体系。

    学校已拥有1个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5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以及7个“111引智基地”;引进大批优秀海外师资,聘有以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费林加院士为代表的海外名誉教授。


    信息学院副院长万永菁介绍

    信息学院分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两个大类招生,招生专业7个,是学校招生规模第二大学院。学院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学科,现有3个系、1个中心、2个研究所以及2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建立了多个创新实验平台,如航模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电子设计、智能车、虚拟工厂等。


    图文信息中心学生志愿者梁秋琳介绍

    图书馆是奉贤校区地标性建筑物,馆舍总面积达4.6万平方米,使用面积2万多平方米,设置各类阅览座位2200多个;开放时间从早上8点至晚上11点,每天开放时间达15小时;累计纸版藏书309.4万册,拥有数据库资源152个。

    一楼大厅里建有院士墙,墙上展示了30位曾经就读于学校或者在学校工作的中外院士,希望激励更多的小伙伴向他们看齐,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作出贡献。


    教务处副处长沈文君介绍

    学校面向国家、未来需求,致力于实现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研究型、人性化的本科教育体系,探索并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优秀生培养模式,包括“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致力于培养未来科学家和企业精英;中外合作培养模式,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和短期交流项目,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人才;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辅修专业教育、微专业、个性化任选课程构成了我校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三个层次,打造“一专多能”的合格毕业生。


    校学生会副主席常馨心介绍

    学校共有学生社团100个,分为思想政治类、文化活动类、体育活动类、学术科技类、志愿公益类等5个大类。大学生活动中心公共资源包括多媒体活动室、公共会议室、报告厅、社团活动室、多功能舞厅、舞蹈排练厅、艺术团排练厅和活动中心剧场和活动中心户外广场等。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学校每年举办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共同参加的开学典礼和迎新晚会,为新生奉上视听文化盛宴。


    学工部学生志愿者张正雄介绍

    学校搭建了多元化培养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引导学生实现“受助—自助—助人”的转变,不仅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物质保障,还不断为满足其精神需求而提供发展型资助。

    以张同学为例,他坚持勤工俭学,获得勤工助学工资就超过万元,用于生活费以及其他各项开支;入学一年以后,他就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减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在勤助中心这个大家庭里,他不仅提升了各方面的能力,还结识了一群好朋友。


    咖啡屋勤工助学学生韩梦梦介绍

    咖啡屋也是学校勤工助学的基地。在这里,我们可以学着冲泡咖啡、勾花、打奶泡等,看着同学们可以喝着自己亲手做出来的咖啡,内心会有满满的成就感。这里还定期举办“通海茶叙”活动,每一期的主题都不一样,学生和老师面对面聊天,能学到很多平时接触不到的东西。此外,勤助中心经常会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培训,培养提高同学们的一些软实力。


    学生宿舍介绍

    除了给全部宿舍安装空调,学校还按照高标准、重文化、显温情、有温度的标准,将奉贤校区学生公寓25号楼作为试点,打造了集多功能室、活动室、茶水间、吹风机房、会客室等功能一体的宿舍公共空间,不断提升学生生活品质。

    学校也将陆续在其他宿舍楼开始改造、升级、建设这些公共场所。同时,将会在各个宿舍楼配置微波炉等公用设施,便利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休闲等,让学生在校能感受到家一般的舒服。

    最后,直播团队来到奉贤校区北门。同学们也经常称它为传承之门,这是因为这个大门和徐汇校区梅陇路上的正门一模一样,象征着华理的文脉绵延不断。每年的7月,大三学子都坐着大巴,从这个校门开出,驶向徐汇校区,开启崭新的大四生涯,带着憧憬,也带着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