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出奇招:孙儿住院? 父母陪老人演练反诈骗

12.05.2015  09:14

  原标题:为了让家中老父老母心中多根弦,市民防范电信诈骗出奇招——孙儿受伤住院?陪老人演练反诈骗

  “您是仙霞路某小区的洋洋爷爷吗?我是幼儿园赵老师,洋洋今天春游摔倒受伤很严重,你能不能马上汇一笔医药费来?

  “你们在哪家医院?我问问我儿子。

  上周末,市民涂先生在家里跟父母来了一场反电信诈骗家庭演练。他告诉父母,接到陌生来电,无论对方所称的情况多么紧急,也一定要通知他或妻子。

  记者从公安部门获悉,电信诈骗受害者往往会提到一个“脑子一热”的时期,不知为何对骗子说的话深信不疑。往往骗子电话挂断后这段“发热期”也就过了,此时骗子早已将钱款转移。为防止“发热期”,除银行柜面加强防范外,不少市民也想出了应对招数。

  “老人与社会接触较少,容易紧张,所以告诉他们如何防范最重要。”除现场模拟,涂先生还曾在网上购买“任意显号”服务演示给父母看:“老人比较相信‘眼见为实’。虽然他们不知道原理,但至少心中多了根弦。

  大量案例证明,遭遇电信诈骗时如有人及时劝阻,被骗的几率就会小得多,因此不少骗子在设计骗局时,会编造借口尽量让被害人少跟家人、银行工作人员和公安民警接触,如“涉案不可以告诉任何人”等。

  市民姚女士想出一个办法:父母退休后,除日常生活开销之外的存款集中在一个账户里,这个账户关联的手机号码是姚女士的。“如果父母取这个账户里的资金,我会立即知道。如果取款明显超出正常情况,我肯定会问他们原因的。”而女儿已在国外定居的朱先生夫妇则采取了另一种“互信”的办法:家庭存款分成两份,夫妻各设密码,然后将密码封闭后交给对方保存。这意味着一方要取款,必须通知另一方:“多经手一个人,就多一道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