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孩子和老人 1361名上海医生接力赴滇“拓荒”

31.05.2017  20:46

  今年端午,你在哪里?昨天中午,正当家家粽叶飘香之时,一群上海医生已经颠簸十几个小时,抵达牟定、永平、祥云、陇川这些地图上的“小黑点”,开启了一段特别的旅行:医疗援滇。

  从2010年起,1361名上海医生,放下孩子和老人,用了7年的时光不间断接力,翻山越岭3000公里,把精准健康扶贫的种子一路洒向山高水长的西南边陲。

  根据国家卫计委部署,到2020年,上海将持续开展第三轮沪滇医疗对口帮扶,“上海技术”要在云贵高原上生根发芽成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上海速度:@牟定站3天97台眼科手术

  3个人,3天小长假,从白天到黑夜一口气“干掉”了97台白内障手术。这个数字,让朱晓琴连连惊叹:“上海人这速度,我们跟不上!

  朱晓琴是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人民医院的党总支书记。她嘴里的“上海速度”,则是上海仁济医院眼科副主任陶晨和陆士恒、王若冰医生。这个端午节,仁济医院第三批援滇医生刚刚抵达牟定,而陶晨等三个医生则是去年的老队员,其实早已完成援建任务回到了上海。不过,由于地处高原日照强烈地区,牟定的白内障发病率相当高。“一听说那段时间病人大量积压,我们仨立刻决定,清明小长假三天自己飞过去帮忙。”陶晨医生说。

  4个小时飞机再转3小时汽车,自带白内障超声乳化机器和手术器械,风尘仆仆的三位医生一赶到医院,扔下行李就进了手术室,直到晚上11点才结束当天工作。“午饭是我们送到手术台,晚饭是半夜里喝了一碗粥,中间一点都不休息,这精神头儿把我们看傻了。”朱晓琴向记者表达了由衷的钦佩。她感觉,上海仁济医院的医生身上似乎有一种魔力,跟着他们就是想停也停不下来,牟定医院眼科医生就是在这种“魔力”的带动下,也一个个“打起了鸡血”。

  其实,这不是牟定第一次体会到魔都的速度。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牟定县20万人口中大多数都外出务工,留守的7万人都是老弱病残贫困户。由于地处海拔2897米高原,且位置在整个云贵高原的翼弧和脊柱间,交通十分不便,当地人患病后如想异地转诊几乎不可能。当上海仁济医院被确立向牟定实施健康扶贫对口支援帮扶时,浦江之畔在接到命令的当天就召开了动员会。会议一结束,仁济医院副院长闻大翔就把电话打到了牟定医院,询问“你们有什么具体需求”。此时,接到电话的牟定方面还是一脸懵逼,他们怎么都没想到,上海的执行力远远快过对口帮扶文件的抵达速度。“一开始,我们还以为接到了诈骗电话。”朱晓琴笑言。更让他们意外的是,没过几天,仁济医院的先头调研部队就赶到了牟定,对医院发展短板、需求、学科布局开展了全方位的摸底调查,并且很快形成了书面报告,交出了一份详细的帮扶规划。

   上海力量:@祥云站落后分子打了翻身仗

  名不见经传的大理州祥云县人民医院是云南省首个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的县市级医院,全省二级医院标杆。不过,过去的祥云医院却有着另一张“面孔”———不仅无消化内镜中心、微创外科这样的新型技术科室,甚至连泌尿外科、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肾内科这些基础学科都没有。

  祥云能打翻身仗,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起了重要作用。譬如说微创外科这块短板,就是九院蔡忠方副教授帮着填补的。

  皮肤被紫外线晒得黝黑的蔡教授,初看就像个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是九院第13、14批援滇医生。44岁的祥云县普棚镇居民周丕祥,两个月前腹部左侧被钢筋意外插入,以往类似患者必须转至大医院方能救治。蔡忠方为其进行微创治疗,老周恢复时间大幅缩短,医疗费用减少一半有余。5月23日,老周回医院随访时告诉记者,“原以为这条命保不住了,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恢复,在这里碰到上海专家,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血管疾病在祥云县亦很多见。年近花甲的九院血管外科陆民教授初来乍到时,一度因器械匮乏导致“无用武之地”。在上海九院大力支持、祥云医院极力配合下,血管外科相关器械一一到位,学科建设“从无到有”。去年血管外科收治28例外周动脉病患者、250余名静脉血管患者,同时手术治疗2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

  80后心内科主治医师汪月,舍下家里两个孩子来到祥云县人民医院进行心内科的诊治及科普宣讲,“心脑血管疾病在祥云不少见,普及溶栓等技术之时,我们还要教会老百姓怎样预防。”汪月虽年轻,却对科室建设有着一番蓝图,“未来,我们要将上海的成熟经验移植过来,成立县一级的胸痛中心,对接州一级医院,让更多当地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据统计,6年来上海九院共派出63位医学专家来到祥云县人民医院。这里的百姓看病,再也不用走出县城,祥云县还成为附近数个县居民求医问药的首选。

   上海智慧:@陇川站不毛之地去拓荒

  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最前端的陇川县,有着“目瑙纵歌之乡”美誉,被傣族人称为“太阳照耀的地方”。然而,这又是一个与现代都市生活迥异的世界,这里没有高楼,没有人来车往,连红绿灯都很罕见。

  当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队员初来乍到时,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县医院就像一块亟待开垦的“不毛之地”:没有现代化的学科设置,该有的设备都没有,整个医院只有三个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上海早就淘汰的第二代CT,这里居然还在用于做尿路成像,我简直不敢想象。”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周志国医生告诉记者。

  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市一医院的医疗队员没有在困难面前止步。他们到处借仪器,甚至自己动手制造设备,在一片“荒原”上竟然像变魔术一样开展出了近30项新技术、新项目。当时,陇川医院尚未成立泌尿外科,既没有独立的病房,也没有专职医生和设施,医疗队长徐东亮借来了高清腹腔镜、输尿管软镜、超声刀,将只能开展简单膀胱镜检查的县医院泌尿外科,带到与大城市同步的国家级水平,首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首例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首例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首例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纪录在陇川渐次诞生。

  陇川百姓可能从未想到,在距离上海3000多公里的家门口,得了大病能不出县就得到解决,更想不到大上海的专家会亲自帮自己解决病痛。参加过越南自卫反击战的老英雄蒋成顺,身上还残留着战斗时的弹片,因排尿困难在当地做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可术后排尿困难不但不见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最后只能在肚子上打了一个洞,整天带着膀胱造瘘袋。更糟糕的是,电切术后病理提示为“前列腺癌”,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正当绝望之时,一院医疗队来到陇川,徐东亮为患者实施了两个大手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和尿道重建术。老英雄很快恢复了健康,不但彻底告别了尿袋子,而且还根治了肿瘤。

  80后骨科医生马春晖博士也是援滇医疗队员中的一个。“在上海看病,我们更多依靠仪器设备来诊断疾病,但是在这里,大多数时候只能靠自己的感觉,靠经验判断。”他发现,当地很多人患有关节病,由于没机会手术,最后只能坐等致残。他向上海借来全套关节镜设备,半年中做了近100台膝关节置换手术。82岁的何茂兰奶奶已经卧床1个月了,严重的关节病让她常年生活在剧烈的疼痛中。“一直很担心,妈妈是不是有生之年都没有机会走路了。”何茂兰的女儿告诉记者,听说县医院来了上海医生,他们立刻找上了门。5月26日,当记者来到陇川探访时,何奶奶的左腿已经成功手术,术后第二天就在女儿的搀扶下绕着病房走廊走了一圈。“希望下次请马医生再帮妈妈做右腿手术。”何家女儿说道。

   上海视野:@永平站远程会诊实时读片

  上百个病理切片摆放在人眼前,桌上的打印机正在不停地工作。一大早,位于澜沧江之畔的永平县人民医院一间陈旧的读片室就像一台大机器那样运转了开来。

  “远程会诊就像发送密电一样,永平传过去的是图像,几个小时后我们就能反馈回来一张报告。”金山医院党委书记陈刚说。

  这个县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电脑一端是国家级贫困县,另一端则是千里之外的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金山医院对口帮扶永平的一大创新举措就是建立远程会诊中心,把“上海眼睛”实时安装到了边城。有了这双“眼睛”,永平县人民医院上午传图像,下午就能收到读片报告。

  现场坐镇永平主持实时病理远程会诊的,是金山医院罗金芳主任。“这里的读片已经达到了和上海的同质化。”罗主任说。罗医生来到永平,用病理室医生杨晓丹的话来说,就是“幸福来的太突然”。学检验出身的杨晓丹工作才两年就被派到上海金山医院学习进修。“进修结束我回家前,罗老师说,你看这里的设备,你需要什么都拿走好了。”“我当时脱口而出,能不能带人回去?”杨晓丹笑着说,没想到罗老师当即应承“没问题”。起初,她以为把人带到永平也就是呆个三五天,没想到罗老师一来就是半年。

  来一个没什么,有的医生把全家都带到了永平。成强是金山医院五官科医生,他援建永平半年后回家对太太说,这个地方去稍大点的城市坐车至少要四小时,病人生了病只能默默忍受煎熬,有的病人一直熬到脏器穿孔。太太王长梅是影像科医生,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的孩子今年10岁,小的才2岁。在先生的鼓动下,她把两个娃交给公公婆婆,自己接过了成强的接力棒,也一头扎进大山里。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