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口的拐点来了?常住人口首次出现了减少

07.03.2016  08:06

  2016年2月29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显示,2015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这条消息,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十分留意;但它的重要性,或许会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因为,这个数字比2014年年末减少了10.41万人。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上海的常住人口总数首次出现了减少。

  有人说,“人口拐”就这么来了。

   负增长

  上海历年的人口增长,是一条先陡后平的曲线。2010年上海人口超过2200万,随后增速便开始放缓,而且越来越慢。此前已有不少专家推测,上海很快将出现常住人口的“负增长”。

  长远来看,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大趋势。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长年在0%上下浮动;如果没有外来人口的补充,上海的人口实际是在缓慢减少,或者至少是不增长。

  由此,这一次的“负增长”似乎在意料之中,却也有些意外——户籍人口数量与上年相比还增长了4.36万人,减少的主要是外来人口,共计减少14.77万人。

  这背后的原因十分复杂。比如1990年是全国人口增长的“拐点”,之前中国处于人口高增长阶段,1987年达到峰值;1990年后则相对平稳,年出生人口逐步降至1600万左右。相应地,近几年全国18-25岁劳动力中的新鲜血液在不断减少,进入上海的人口数量自然也随之下降。

  又比如,上海近年来生活成本持续上升,促使一定比例的外来人口自然流出,所谓媒体常说的“逃离北上广”。

  更直观的因素是,去年下半年起轰轰烈烈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代表了一种“主动调控”的思路。常住人口的下降,可能也是短期因素调整下的结果。

  针对大批“城中村”和重点区域的整治,实质上也是重新“治城”,尤其是要疏解过于密集、充满风险的人口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