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经历过的拆迁,有人拿补偿款赌博、有人借贷、有人坐吃利息……拆迁让人加速了遗忘

04.12.2019  07:13
2019 12/04 06:54 分享 返回

 

    我是“80后”,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经历拆迁征用,一直到现在。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上小学时,村后建了个砖窑厂。砖窑厂做砖要取土,于是开始征用周边土地、山丘、菜地、坟地。挖土机挖到土后,会向下挖,挖得很深。于是被征用的地方大都最后变成了水潭,慢慢开始有人在里面养鱼。

    征用到坟地的时候要先把坟迁走,我记得要先搭个棚子,说是死人不能见光,还要放炮竹,烧香祭祀一番。那时好奇,跑去看了几次,看到过头上还有头发的骷髅,那幅景象印在脑海挥之不去,以至于后来经常做噩梦梦到。

    再后来,村前面搞开发区,开始征用耕地了,那时候好像赔偿款都不多。开发区里慢慢建了些厂,给村里人带来了打工的机会。但是多年以后这些工厂带来的污染问题又把二者推到了对立面。工厂附近的农田和鱼塘都被污染了,没法使用,村里和工厂谈判,后来也是赔钱了事。一直到现在,那里还是光秃秃的,工厂都倒了很多年了,那片土地再也没有生气了。

    而后的几年,我上学,到外地工作。过节回家从长辈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拆迁正在改变着越来越多的人。离市区近的地方先被拆迁,经常会听到某某家拆迁得到了多少补偿款几套房子。2000年初那几年,几十万元对于一户四线城市居民来说是笔巨款。对于这笔钱怎么花,后来会发生许多故事。听到最多的是赌博,其次是买车,还有放漂吃利息,就是民间借贷。

    2005年,我在外地上班的时候,外婆家所在的村子被征用。领了补偿金之后,村里的人都迁了出去。他们在附近的镇上租了房子,把一部分钱借给别人,吃利息。舅舅和姨夫打打零工,更多的时候在棋牌室待着。这样多年以后,他们发现钱剩得不多了,却一直没下决心买房子。眼看着房子从1000多元涨到了4000元/平方米,姨夫家在租住了6年房子之后,终于在房价3500元的时候买了套两居室。而舅舅由于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还一直在外面租房子住,眼看着房价继续上涨。

    2010年的时候我回到了老家工作,结婚,有了孩子。家里有些变化,村里几年前就听到要拆迁的传说,很多人都盖起了毛坯房。父亲也盖了,把前后的院子都盖起了平顶房。随后的几年,附近的村庄都陆陆续续拆掉了,建起了新的楼房公路。

    父亲在2014年患病去世。之后我们村就开始拆迁了。以前不了解拆迁标准,这下拆到自己头上了,大致看了一下,拆迁补偿分两种:一种是换安置房,按每人30平方米的标准,比如一户三口之家,原来自建房面积是150平方米,拆迁后可以选择90平方米的新房子,旧房多的60平方米会按标准补偿。还有就是货币补偿,不要安置房,直接按市场价折算给户主。我当时考虑了一下,想买个学区房,就选择了货币补偿,没要安置房。后来我了解到全村就我选择了货币补偿,其他人都选择了换安置房。

    拆迁后,我家搬到了市区,母亲和我同住。村里大多数人在外面租房子住,安置房要等几年才下来。母亲和我们搬到市区住后,虽然帮我们烧烧饭,打扫打扫,但还是有闲暇时间。过去有田地,没事都会跑到菜地忙一会儿,现在闲着反而不自在。后来母亲说家里地虽然被征用了,但还荒着,她没事搭公交车回去种点菜。慢慢地,那些荒地都被人种上了菜,以前村里的老人身体好的都跑回去种地了。有时吃晚饭时母亲会和我们谈论村里那些老人,我发现这是我们能和过去村里人保持联系的主要方式了。

 

本文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责任编辑:顾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