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集锦】媒体聚焦我校工博会参展项目

29.09.2018  21:04

9月19日至23日,以“创新、智能、绿色”为主题的第20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工博会”)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我校合计14个项目参加了展出。《新闻晨报》《新民晚报》、中青在线、周到上海、“第一教育”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分别作了报道。


华东理工历时10年找到工业发酵关键因素

新闻晨报》:全链条技术创新,助企业绿色“智造



华东理工大学2018工博会参展项目 “黑曲霉细胞工厂氧代谢全局调控葡萄糖酸钠高效生产新技术”突破性地找到了工业发酵的关键限制性因素——设备供氧、细胞耗氧和生产能力之间的不平衡。储炬教授研发团队聚焦关键技术问题为中国由生物制造大国向生物制造强国迈出了一大步。

该成果让合作企业——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酵产能提高至15万吨/年,国内市场占有率从不到10%提高到30%,发酵成本较行业平均低5%-10%,跃居世界行业龙头企业之列。

形成全链条关键技术体系

发酵工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葡萄糖酸钠是一种多羟基羧酸钠,外观为白色或浅黄色结晶颗粒或粉末,我们身边的衣食住行随处可见。盒装内酯豆腐就是葡萄糖酸钠应用的一个例子。与用传统的石膏、卤水做凝固剂的方式相比,以葡萄糖酸钠制得的葡萄糖酸内酯为凝固剂来生产豆腐,可减少蛋白质流失,提高保水率,大大增加产量,并且豆腐洁白细腻、有光泽、口感好、保存时间长。

而葡萄糖酸钠在工业上的用途就更为广泛,可以在建筑、纺织印染和金属表面处理以及水处理等行业做高效螯合剂、钢铁表面清洗剂、玻瓶清洗剂、电镀工业铝氧着色等。所以,葡萄糖酸钠的市场需求量极大。据粗略统计,全球需求量现在在100万吨以上,并且还在以5%-8%速率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葡萄糖酸钠生产国,2017年总产能达50万吨。

不过,葡萄糖酸钠生物制造过程中存在的能耗高、转化率低、产能低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大规模高效生产。针对这一瓶颈,华东理工大学储炬教授领衔的“黑曲霉细胞工厂氧代谢全局调控葡萄糖酸钠高效生产新技术”项目聚焦关键技术问题,历时近十年,突破性地找到了工业发酵的关键限制性因素——设备供氧、细胞耗氧和生产能力之间的不平衡,形成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上游—中游—下游全链条关键技术体系。

成果应用到工业生产

这一菌种—发酵—分离—资源化利用全链条关键技术,主要由四大“法宝”组成——基于高通量筛选和恒化培养定向进化相结合的高性能生产菌高效选育技术、基于先进传感分析的发酵过程关键指标参数实时在线监测技术、基于黑曲霉细胞工厂氧代谢全局调控的高效发酵技术、优化清洁分离提取技术及废渣资源化利用技术。

储炬教授团队从对源头的菌种筛选,到对发酵生产过程的全控制,再到末端“三废”的清洁优化,有力促进了葡萄糖酸钠的粗放型传统制造向高端、智能、绿色制造方向发展,推动了有机酸行业的技术进步,也为中国由生物制造大国向生物制造强国作出一定的贡献。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技术相比,该项目技术体系系统完善,创新点突出,研究成果成功推广应用到工业生产。2015至2017年,已经帮助企业合计实现新增产值17.3亿元,新增利税1.37亿元,同时COD减排1480吨,减少蒸汽和电量消耗30%以上,降低CO2排放45%以上,具有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第A08版:上海新闻

原文来源: 新闻晨报  |  发表时间:2018-09-19  |  作者:董川峰

原文链接: http://epaper.zhoudaosh.com/html/2018-09/19/content_699296.html


【中青在线】夹心蜂蜜、吸管蜂蜜,华理学生创新食品成网红

中青在线讯 (张婷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蜂蜜只能泡水喝?日前,在第20届工博会大学生创新创业区,华理学生开办的上海秋昱实业有限公司用“新玩法”开辟蜂蜜市场。不到两年时间,这家大学生创业公司打造了“原蜜宝宝”“蜂蜜吸管装”等多款品质原蜜及新型原蜜网红零食。

作为传统滋补品,蜂蜜在中国历史悠久。看似红海的行业,却暗藏商机。2014年6月,赵潇鑫从华东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并于第二年成立上海秋昱实业有限公司,创建了“V&Me(我们和蜜)”原蜜品牌。

作为一位连续创业者,早在大学期间,赵潇鑫就多次在不同领域进行创业尝试,于2013年成立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在广告互联网领域获得人生第一桶金,并获评为当年华东理工大学年度人物。

中国作为产蜜大国,有着悠久的蜂蜜文化,然而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内市场流通的蜂蜜,超过70%是假蜜及掺假蜜,这主要是源于国家对蜂蜜产业标准的不健全。“蜂蜜的国家标准更多地侧重于蜂蜜的安全性,而对于蜂蜜的真假及品质,并未作出要求,但未来这套标准一定会作出修正。”赵潇鑫说。

赵潇鑫的蜂蜜制品,提出了“好蜜用数据说话”的理念。

因为蜂农追花,蜜源地并不好准确划分,而蜜源地及养蜂人等信息其实都并不能保证蜂蜜的真伪品质,最能保证蜂蜜品质的方式便是选择适合的数理指标进行检测。

蜂蜜的传统食用形式,受限于食用方法、味道、加工工艺,已经不适用于中国的年轻一代,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本身存在矛盾。基于此,秋昱实业同华东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建立产学研合作,用最前沿的食品科学理念,共同研发新型蜂蜜食品。

在华理教师的帮助下,V&Me首创原蜜夹心食品,通过改进巧克力的生产工艺、科研配方的尝试下,于2017年9月,首创原蜜夹心食品——“原蜜宝宝”,并迅速窜红网络。

原蜜宝宝是国内首款蜂蜜夹心食品,外盒是酸奶加纯可可脂熔炼而成,内部则是天然的洋槐原蜜。”赵潇鑫介绍,原蜜宝宝系列还将推出香蕉牛奶、抹茶等多种味道,以及不断推出更多针对不同人群的蜂蜜食品。

而在传统蜂蜜领域,V&Me还改进传统蜂蜜食用方法,在国内首创“蜂蜜吸管装”,将蜂蜜装入吸管中,两头用螺纹盖封好,这样包装,不但外出携带方便,使用时,还可以作为搅拌棒和吸管,解决了吃蜂蜜所需要的所有道具,为办公族和出行者提供更多便捷。

工博会上,赵潇鑫坦言,做实业虽然辛苦,但却是在做自己喜欢同时也值得去努力的事情,“再苦,我们也愿意坚持。

原文来源: 中青在线  |  发表时间:2018-09-20  |  作者:王烨捷 张婷

原文链接: http://news.cyol.com/yuanchuang/2018-09/20/content_17605579.htm


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展示新气象

新民晚报》:大学科研走出“高阁”求解国计民生

工博会同济大学展台上,一副黄色的钢结构建筑蓦然摇晃起来,可是,无论摇晃的强度如何增强,钢结构始终屹立不倒——原来,这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李国强教授团队自主发明的高性能减震结构,它平时能承载,地震发生时能消能减震。这项技术被我国8个行业规范采纳,突破了国外同类技术的长期垄断,多项技术性能指标创世界第一。这项科技荣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已应用于天津117大厦、国家会展中心在内的国内外500多项重要新建和改造加固工程。有一组数据是值得这个科研团队骄傲的:因为中国人拥有了这项技术,我国金属消能减震产品占建筑减震市场的比例,从2008年的7.5%增长至2015年的75.15%。

高校的科研成果不再是束之高阁,不再仅是为了发论文,而是更多地求解国计民生,这是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给人们带来的直观印象。

公交停到站准确率如何?公交站点设置是否合理?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中心杨晓光教授团队经多年潜心研发首推的这一“公交医生系统”,能对城市公交服务状况实时“望、闻、问、切”,一旦发现病症,可对症开出精准化“医治”处方。它模拟人体医学诊疗过程,致力于对公交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健康监管,并对公交服务进行诊断与优化。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公交服务品质化提升、宁波智慧公交信息平台搭建,以及广东佛山公共交通综合服务指数系统构建等。

核能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发现,却又因其独特的危险性,令很多人谈“”色变。华东理工大学科研团队设计出一款貌不惊人的爆破片,能够时时刻刻为核电系统保驾护航。这是号称核电站的“保险丝”——“华龙一号 ACP1000 卸压箱用爆破片安全装置”。目前,“华龙一号”已应用于巴基斯坦 K2/K3 项目和福建福清 5 6 号机组。

暖宝宝众人皆知,可你听说过“石墨烯暖宝宝”吗?这是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张义红科研团队带来的一项成果。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特性,东华大学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石墨烯衍生发热材料”,以此制作成理疗仪,通过安全的调制低频脉冲电流,促使局部皮肤血管扩张,细胞通透性增加,加快血液循环,实现对人体部位的理疗保健功能。

A06:上海新闻

原文来源: 新民晚报   |  发表时间:2018-09-21  |  作者:张炯强

原文链接: http://xmwb.xinmin.cn/html/2018-09/21/content_6_3.htm


【第一教育微信公众号】既高精尖又接地气,工博会现场高校展区亮点多

第20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昨天落下帷幕。其中,高校展区展示面积8062平方米,共有国内外75所高校参展,参展项目751项。参展高校数量以及项目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充分体现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实力。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高校都带来了哪些宝贝。

高校原创技术突破冠心病精准诊断壁垒

定量血流分数(QFR)测量系统是由上海交通大学陈亚珠团队涂圣贤教授课题组联合博动医学影像自主研发的原创技术,该技术已于2018年7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成为首个获国家药监局认证的无导丝“血流储备分数(FFR)”技术,QFR技术将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无创冠脉功能诊断工具,预期将显著提高诊断准确度、降低医疗费用、并提升患者预后状况。

在医院介入导管手术室的QFR设备

目前公认的冠心病生理评估“金标准”是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FR)”技术,其手术过程需要使用一种费用高达一万余元的一次性耗材,压力导丝。且手术过程复杂,耗时长且增加患者治疗风险,导致该技术在全球无法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中国的应用率仅为1%。大多数患者只进行常规冠脉造影检查,而不够精准的诊断手段会直接影响后续心血管病精准治疗的开展。

由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QFR技术通过常规冠脉造影影像数据对冠状动脉进行三维重建和血流动力学分析,实现冠状动脉病变的快速功能学评估,精准评估冠心病患者是否需要安装心脏支架、以及支架放在哪个位置。

目前,QFR技术已完成11项国际多中心/单中心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QFR诊断的准确度与目前的“金标准”FFR一致性高,对比目前临床常规使用的冠脉造影诊断方法,QFR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度更是提高了33%。且测量快速便捷,可在心脏介入手术过程中实时测量,有望成为世界冠心病诊断技术“新标准”。

智能大数据实现理疗保健“私人订制


传统理疗仪主要以频率切换进行理疗和使用,但由于个体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差异,通过理疗仪档位选择保健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工博会现场,东华团队带来的一款理疗仪则可以根据个人身体特征和最佳理疗参数接受情况实现“私人订制”。

记者看到,理疗仪可以连接手机端App,在理疗保健的同时,将各类人群相关数据以及参数选择传到“云端”,应用人工智能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后快速得出个性化低周波频率参数的最优化设置,从而“订制”最适合你的理疗保健方案,让保健更精准有效、更有“科技味道”。

该理疗仪不仅能实现传统意义上的理疗保健功能,同时还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绝招”。据团队负责人张义红介绍,理疗仪可以连接手机端App,在进行理疗保健的同时,将各类人群的相关数据上传到“云端”,应用人工智能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出个性化低周波频率参数的最优化设置,从而“订制”最适合用户的理疗保健方案,让保健不仅有“科技味”,还有“个性范儿”。

据了解,该理疗仪已试用于飞行员、运动员的训练及保健等领域,经过运行调试,积累了一定的用户试用数据,同过对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分析,为飞行员和运动员建立个性化精准化的理疗保健提供参考和建议。通过对低周波频率以及纺织面料的结构功能改变,有望在女性健美保健、生理期腹部加热护理等方面提供相关产业化技术支持。目前,项目团队正积极推进样品产业化生产,不久的将来这款理疗仪有望出现在市场上,造福大众健康。

VR 技术助力工程教育

戴上头盔、握紧手柄,就能在大型化工厂随意“行走”:或从高空俯视全局,或深入装置内部探索,或近距离观察大型化工反应装置的构造……在工博会现场,华东理工大学的虚拟现实( VR )技术化工实习实训教学案例吸引了诸多观展者驻足体验。

对工程教育来说,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化工、化学、材料、环境等领域的实验实践教学却存在危险性高、重复成本高、场地限制大等问题。如何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体验危险系数高、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高温高压以及超大型装置的“真实”操作?从 2017 9 月开始,华东理工大学面向学生开放虚拟现实教学,将实验教学中的实例从二维平面图纸“搬到”虚拟现实空间场景,使学生能够获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解决了学生下厂实习时“看不见、摸不着、进不去、想不通”的关键难题。

以此次参展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装置虚拟现实实验”项目为例,就是通过 VR 技术提供大型水煤浆气化装置视觉、触觉等感官模拟,再现装置运行现场,提供真实的操作体验,展现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装置设备布置、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结构和装置操作。

原文来源: 第一教育  |  发表时间:2018-09-24  |  作者:欣驰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nb8pNh5VjpnJpY_SkCcIA


【周到上海】第20 届工博会现场:高校原创高科技成果亮相

工博会高校展区今年展示面积8062平方米,国内外75所高校参展,参展项目751项亮相,参展高校和参展项目数均创历史新高,展出了许多高校原创性科技成果。

上海交大: 无创、精准原创技术QFR 突破冠心病精准诊断壁垒

此次工博会上海交大共有20项参展项目,涉及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微纳米技术、新能源汽车装备、高端医疗设备、机器人、临床医学、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实物展示达80%,所有参展项目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工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上海交通大学陈亚珠团队涂圣贤教授课题组联合博动医学影像自主研发的原创技术--定量血流分数(QFR)测量系统今年7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成为首个获国家药监局认证的无导丝“血流储备分数(FFR)”技术。

该技术将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无创冠脉功能诊断工具,预期将显著提高诊断准确度、降低医疗费用、并提升患者预后状况。这标志着中国在冠心病诊断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国产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

QFR技术通过常规冠脉造影影像数据对冠状动脉进行三维重建和血流动力学分析,实现冠状动脉病变的快速功能学评估,精准评估冠心病患者是否需要安装心脏支架、以及支架放在哪个位置。

研究结果显示,QFR诊断的准确度与目前的“金标准”FFR一致性高,对比目前临床常规使用的冠脉造影诊断方法,QFR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度更是提高了33%。且测量快速便捷,可在心脏介入手术过程中实时测量,有望成为世界冠心病诊断技术“新标准”,预期将显著降低冠心病医疗开支,并提升患者预后。

华东理工: 夹心蜂蜜、吸管蜂蜜成网红

蜂蜜只能泡水喝?亮相于第 20 届工博会大学生创新创业区的上海秋昱实业有限公司却用新玩法开辟蜂蜜市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打造了“原蜜宝宝”“蜂蜜吸管装”等多款品质原蜜及新型原蜜网红零食。

2014 6 月,赵潇鑫从华东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并于第二年成立上海秋昱实业有限公司,创建了“ V&Me (我们和蜜)”原蜜品牌。

V&Me 该如何做品质原蜜品牌?赵潇鑫提出了“好蜜用数据说话”的理念。

因为蜂农追花,蜜源地并不好准确划分,而蜜源地及养蜂人等信息其实都并不能保证蜂蜜的真伪品质,最能保证蜂蜜品质的方式便是选择适合的数理指标进行检测。赵潇鑫表示:“用数据甄别蜂蜜品质,意味着更高的投入,改变生产流程,无法以次充好,而国家不要求,消费者不懂这些,所以很多企业都不会选择这样做,但我们相信,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品质的追求,我们的用心终将被理解。

除了保证蜂蜜的品质,他们还改进食用方式,首创蜂蜜夹心食品爆红。在华理教师的帮助下, V&Me 首创原蜜夹心食品,通过改进巧克力的生产工艺、科研配方的尝试下,首款了创新原蜜夹心食品——“原蜜宝宝”成功上市,并迅速窜红网络。

而在传统蜂蜜领域, V&Me 还改进传统蜂蜜食用方法,在国内首创“蜂蜜吸管装”,将蜂蜜装入吸管中,两头用螺纹盖封好,这样包装,不但外出携带方便,使用时,还可以作为搅拌棒和吸管,解决了吃蜂蜜所需要的所有道具,为办公族和出行者提供更多便捷。

上海电机学院: 直立康复系统帮助中风病人


康复设备为起立床是偏瘫、中风等患者最常用的康复设备,帮助患者完成仰卧位到站立位,重心从低到高的过渡,使患者充分适应立位状态。但是,长期卧床的患者只能逐步适应垂直重力环境、逐渐增加运动量、逐步恢复下肢运动能力,而现有的起立床功能并不能提供直接、有效的患者下肢锻炼,其功能比较单一,不能适应偏瘫、中风等患者在不同康复阶段的不同要求。

上海电机学院研发的直立康复系统下肢步态康复训练系统包括起立床、下肢康复机构和交互系统等,可提高直立康复效率及病人参与康复的积极性。对重度意识障碍患者,可针对其进行有效康复唤醒,提升康复水平。

原文来源: 周到  |  发表时间:2018-09-20  |  作者:董川峰

原文链接: http://static.zhoudaosh.com/7261D042A669C9C74427F552B28232AC1BF01B14583AB4D75AC688674C742F41


【东方网】中国工博会| 解锁新模式 科技也能玩跨界

在本届工博会的科技创新展上,集中展示了我国最新导航技术应用与空间信息产业的最新成果,呈现了各个高校创新思维与青年的创造实力,以及顶尖材料技术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成果,全方位打造一个全球材料产业应用的新平台。

太阳能+ 无人机,创造无限可能

今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魅影”团队太阳能无人机“魅影6”,在陕北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戈壁上,经历了19小时34分的全自主飞行,顺利回收,刷新了国内最长续航时间16小时09分的纪录。这也是国内第一次进行秋季太阳能长航时飞行试验,为实现太阳能无人机全年跨季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魅影”无人机团队在此之前一直保持着国内的太阳能无人机飞行时长的纪录。其“魅影”太阳能WIFI无人机,更是获得本届组委会颁发的银奖。

太阳能WI-FI无人机是将太阳能、无人机及无线路由三者结合起来,采用太阳能为供给能源,太阳能无人机为持久留空平台,与WI-FI技术相结合,构建“空中WI-FI基站”,通过空中单机或多机基站,进行区域覆盖,形成灵活的移动互联网空中宽带通信基础设施,解决偏远地区、广域海上和灾区等应急场所快速搭建信息桥梁的难题。

值得骄傲的是,西北工业大学研制的太阳能WI-FI无人机是国内第一架全翼式布局太阳能无人机,国内第一架薄膜电池太阳能无人机,在国内首次将太阳能无人机与移动通信网络应用结合,完成了太阳能无人机与WIFI网络结合的技术探索、系统集成和飞行验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VR+ 教育,破解重重难题

对工程教育来说,在教学实践中,化工、化学、材料、环境等领域存在着危险性高、重复成本高、场地限制大等种种难题。本次华东理工大学带来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装置虚拟现实实验”项目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个难题。在华理展台前,虚拟现实( VR )技术化工实习实训教学案例吸引了诸多观展者驻足体验。

(图为许多观众驻足于华东理工大学展台前)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装置虚拟现实实验”通过 VR 技术提供大型水煤浆气化装置视觉、触觉等感官模拟,再现装置运行现场,提供真实的操作体验,展现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装置设备布置、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结构和装置操作,如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工艺系统、水煤浆烧嘴结构及雾化过程、撞击流流场和火焰特征、耐火衬里结构、高温合成气和熔渣激冷过程、合成气初步净化流程、渣水处理流程以及装置正常、开停车和异常操作等。

(观展者正在体验此次最新的VR技术)

同时,对于此次工博会提供这个平台让他们的 VR 技术能得到更多专业观众的关注,展台负责人蔡方先生表示:“工博会是展示国内外最先进的制造业技术水平的平台,同时也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展示其科技科研水平的平台。我们高校及科研机构参展工博会就是为了将自己的优秀科技成果推向市场,走进社会。本次参展期间有不少观众对 VR 技术在工程教育领域的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医学+ 创新,争取更多“生命时间

复旦大学产学研合作处的邓老师表示:“工博会是一个重要的科技成果展示平台,

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试金石。”

(图为复旦大学展台与其最新科研成果的简介)

复旦大学带来的国内第一款获得医疗器械注册的体外自动除颤器,是首次亮相。经历了长达14年的探索,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邬小玫带领的复旦医电团队研发了此款新型体外自动除颤器。其中核心技术“可电击复律心律自动判别算法”是完全自主创新,这款“算法”和全程语音提示功能,大大降低了对使用者的专业性要求。若将设备应用于一般公众场所,普通人经过简单培训也能实施急救,及时掐灭危险“火苗”。

同时,邓老师对于工博会未来的发展也是表示期待:“工博会高度重视具有优异性能和创新特性的高科技产品,同时也希望工博会未来能更多重视科技成果创新的上游——基础研究领域,希望能给具有良好市场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和展示平台。

本届工博会上,科技创新展区聚集了各个领域的创新、智能、绿色产品。不仅是高校展区展示了一批重大技术成果和创新项目;同时空间产业暨北斗导航技术应用展,展示我国最新导航技术应用与空间信息产业的最新成果;新材料产业展,汇聚全球材料领先企业,集中展示顶尖材料技术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成果。他们完美融合了“创新、智能、绿色”的主题,展示的不仅是工业装备技术和智能制造的硕果,更是推进了国家绿色发展规划,为国家的绿色智能事业更添精彩。

原文来源: 中国工博会官网  |  发表时间:2018-09-23  |  作者:夏梦洁

原文链接: http://sh.eastday.com/m/20180923/u1ai11843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