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大学应通过改革培养创新人才

13.03.2015  15:58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昨天,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实际操作中应防止一刀切强制性指令的方式进行高校转型,同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考改革还应继续深入制度本身。

谈万众创新 要有培养出创新人才的能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俨然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热词。

蔡达峰认为,对高校而言,其释放出的一个重要信号是,大学应该通过改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其中,关键一点是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包括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内,培养方式、内容上可能还有许多不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地方,对高校来说,任务现实而艰难。”

在蔡达峰看来,其实每个人在创新上都是有潜质的,如何在经过教育后不被扼杀,保持创新的原真的动力,并通过教育使之更加理性地变为自己的知识能力,探究能力,这是当下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课题。

另外,在推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程中,大学不应缺位。蔡达峰认为,上海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有优势的,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能沿用过去传统的方式。

“我们会过多拘泥于园区的建设,其实,远远不是这样,有企业和企业之间联系方式的变化,会产生新的成果,是开发型的。高校在这个当中,担负着人才集聚的功能,加上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会有因人才集聚而带来的综合性效应。”蔡达峰说,在立足自身创新的基础上,大学可以更好地汇聚海内外创新资源,因此,科创中心建设,高校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另据记者了解,复旦拟针对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需求,启动一批国家和上海市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

谈高考改革 使更多考生与高校健康发展

新颁布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回应了社会关注的问题,调整了高考中一些内容和形式,并将对考生和高校产生新的引导作用。对此,蔡达峰认为,高考制度的存在乃至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维护教育目标。

“这个目标,是考生和高校健康成长的需要,就是要让每年数百万考生和2000多所高校中的绝大部分,经过招生、报考和录取的过程,更加了解自己和国家的需要,更加善于选择,更加理性和成熟地面对自己的未来。”蔡达峰还建议,高考改革要深入制度,就得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兼顾当下,关注未来,在顶层设计上把握趋势。

“期待着高考改革能够把考生与高校自主选择作为方向,让考生有更多申报和录取机会,促进高中形成特色。让高校有更合适自己的测评和录取的机会,促进教师选拔能力与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让考生之间、高校之间有平等的地位,在更加开放和自主的前提下形成公平秩序,使更多的考生与高校得到健康发展。”他说道。

谈职业教育 大力发展并形成学科特色

关于地方高校的转型,这几年来一直呼声不断。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人,为历史最高。就业难、就业方向不匹配、高等教育质量被诟病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何以理解“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蔡达峰说,中国现在大学很多,但是办学特点不明显,类型简单,“为什么这么统一,这的确是一个问题。”蔡达峰发现,过去有许多职业类院校,渐渐地都开始追捧科学研究性大学,究其原因是学校“等级高”,于是,很多学校都不再愿承认自己是职业性院校,这从高考录取分数处于最末端、学校排位、投入政策就可以看出。

如今,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仔细分析,多数原来就是“职业性”院校,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回归”,回到自己本来的特色和强项上去,从而为经济社会服务。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怎么转,转得快与慢,还是应该让学校自己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政府只要在公共资源、学术资源上给予引导,而防止用行政强制手段进行干预,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蔡达峰认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职业类教育,并形成学科特色,对学生多样化选择需求也是好事。

此前,全国人大代表、绍兴文理学院院长叶飞帆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应用型跟高水平或者学术型并不矛盾,应用型大学同样可以办成高水平大学。

委员建议今后考试强调适应性 考学生“长处”

考试招生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胡卫在全国两会上说,高考改革方案还应进一步深化,释放人才培养红利。今后的考试要强调适应性,考学生“长处”。

他建议,缩小学科分数占比的差距。“目前各地高考方案中,语文、数学、外语三大主科所占分值比例很高,而其他科目的分数占比较低,差距太大,这样客观上诱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到语数外上。发达国家的趋势是保持学科地位的平等,科目分数趋于一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今后可探索改变部分学科赋分值,抬高选测科目底座,逐步缩小不同学科分值占比的差距。”

与此同时,降低会考难度,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分类分层。“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兴趣爱好不同,其学习需求、能力发展也不尽一致。传统教育实施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忽略学生个性差异,导致"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并存。国外学习内容是分层次、分程度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接受程度来确定学习内容,各得其所,各展所长。”胡卫说以IB课程为例,分为6大门类层次的学科群,学生可从每类学科组中选一门课程学习,每一门课程又分为高级和普通两个层次,关注不同起点的学生。“根据世界教育改革趋势,应注重对学生的分类教学、分层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