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本抗战小册子 寻找78年前的故事

21.09.2015  19:18

13年前,湖南收藏家曹隽平在上海城隍庙的地摊上偶然买到了一本留言集,上面有47名师生在淞沪抗战前夕的临别赠言。多年来,曹先生一直致力于寻找他们的故事。今天,他来到淞沪纪念馆继续找寻,希望能找到与那段历史有关的线索。


昨晚到沪的曹隽平先生今天一早就来到了淞沪抗战纪念馆,希望找寻与留言集相关的线索。说起自己与已经珍藏了十几年的这本留言集的偶然相遇,曹先生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收藏家曹隽平:这个留言本是在城隍庙地摊上买的,当时我打开之后再扉页上就写了,“廿六 九廿八”一九三七年,民国20年就是1937年9月28日,后面往前翻就有“写于沪战”我全部看完以后我就明白这是淞沪抗战的留言本。


留言本上的日子距离1937年8月13日上海淞沪会战的开始仅过了一个多月,而通过时间加上留言内容判断,曹先生认为,这本册子正是战争让师生们被迫分离的大背景下遗留的产物。


收藏家曹隽平:这个留言本并不是同学们毕业了开开心心分手,而是日本的战胜打碎了他们的求学梦。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这本册子我们看都是些有为的有知识的青年,当时在民国时期的也算是精英的学生,他们都非常热血沸腾,从他们的留言当中包括对国家的忧患对抗战期盼和奋起抵抗的概念。我觉得有了这个文物以后我们作为纪念馆也是丰富了我们的史料,对今后尤其是全民族抗战的观点通过这份史料得到了很好的佐证。


留言集通篇用钢笔和毛笔书写,其中也有当时流行的英文留言和画作,展现了这群留言者相当扎实的文化功底和艺术造诣。在这张画作上,作者画了两个行人,在黑暗的背景下,背上用毛笔写了几个字。代表当时人人生活艰苦,但身在苦中却有口难言苦的无奈。

而这张秀兰邓波儿的画作,也画的惟妙惟肖,孩童祈祷和平的的眼神也代表了当时年轻人的向往。


整本留言册共有47人在上面留言。不过,遗憾的是,目前为止曹先生并没有找到太多与他们相关的线索。只能通过电子邮件与其中一位已经举家移居美国多年的瞿曾传先生的儿子瞿纬先生取得过联系。


由于线索有限,曹先生迄今为止无法确定留言册上的同学们毕业于哪所学校。而按照时间推算,1937年距今已经有整整78年,留言册上的同学如果在世也差不多都年纪过百,要寻找他们或者他们的后人谈何容易。


观众朋友如果发现有任何亲戚朋友,与名单上的人有关系的话,可以通过看看新闻APP或看看新闻网给我们留言,或拨打新闻热线62870000与我们联络,共同寻找时代背后的故事。

(看看新闻网记者:虞之青 龚承一)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