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后"-"00后"市民谈抗战与未来:不忘国耻 更珍爱和平

04.09.2015  06:50

   张循 女

  1936年2月生 《新闻报》退休记者

  1945年8月中旬,日本鬼子投降的消息传来,父亲叫我上街买报纸,10岁的我飞奔出了弄堂。当时我家在浦东同乡会旁的一条弄里,弄口的铁丝网刚被拆除,路人不愿兜圈子,常穿铁丝洞口而行,手脚常被划破,我的腿上也留下一条30公分长的血痕。这疤痕永远留在体内,让我铭记日本侵华的历史。

  当年上海沦陷,日寇在闹市中心的大世界附近丢了炸弹,在闸北放火屠杀,四行仓库八百勇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伤亡惨烈。孤岛的上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不能忘记这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战争!

  窃以为,对于历史,小自个人大至国家,务必认真记取教训,日本首相不承认侵略历史是无济于事的。中国对于认罪的宿敌,采取宽恕、化解矛盾的心态,这是自信坚强的表现。

   姜涛男

  1975年11月生 互联网创业者

  1937年7月7日是个屈辱的日子,中国人所期盼的国际公义并没有出现,满眼所见尽是日寇的嚣张与凶暴。但这个日子却是中华民族重生的日子,中国人开始了自己孤独的抵抗。

  此后,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坚韧与敌人相持,敌人占领了首都南京,我们迁到武汉,敌人占领武汉,我们迁到重庆,甚至准备在重庆被占领的情况下,迁到西康继续战斗。不管是东北、华北、华中、江南还是华南,艰苦卓绝的抵抗没有一刻停止。

  战争的最终胜利,是坚持的结果。中国人就此明白,实力是取得胜利的要素。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是成为世界强国这么简单,而是要创造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对人类的进化有坚强的信念,对维护国际正义与人道原则,有不屈不挠的决心,对未来世界的命运,有充足的勇气与力量”。这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的格局,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中国人的责任。因此,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八年的全面抗战,是一座精神的圣殿。

   姚志修 男

  1944年12月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退休研究员

  值此纪念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不仅要求日本政要深刻反省侵华战争,更重要的是告诫国人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和“不能指望别人帮助”的简单道理。

  回顾二战历史可以清晰看到,美英苏等国虽在战争后期与中国结盟共同对付轴心国,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但在初期和中期,它们对德日意采取的政策,严重损害了中国、捷克、波兰等国的正当权益。在世界战争史上,落后者挨打成为铁律,指望强国主持公道往往成为泡影。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素质提高了,别国才不敢欺负你。

  当下,中国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珍爱和平,倡导各国合作,理应成为我们处理国际事务的主要原则。我多次去日本参加学术会议或旅游,深深感到日本知识界和绝大多数市民是热爱和平的。中日有几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两国互相学习,友善相处,必将有利于中华和日本两大亚洲民族,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裘剑明 男

  1987年11月生 上海电气电站工程公司工程师

  作为85后,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乱世,坦白说对抗战没有亲涉者那样痛切的感受,相信我们这一代人大多如此。对侵略者的仇恨,也许随着一代一代会逐渐淡化。我们也可以原谅一些人,不迁怒于与此事无关的日本的年轻一代。但是我们也不能遗忘一些事,因为血淋淋的历史教训不容许被忘记,更不容许某些人否认、篡改历史。

  生活在祖国高速发展的30年,我们亲身感受到国家的日益强大和和平稳定的环境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作为普通民众一份子,也希望国家和平发展,长治久安,而和平的维持也需要足够的军事力量和科技水平。我相信,9·3阅兵也是在国际局势暗流涌动时,中国政府给中国人民的有力承诺:我们爱好和平,但我们也不惮于给予侵略者迎头痛击。

   张青 女

  1953年2月生 田林八九十村居委会党总支书记

  我的父辈是抗战老战士,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时,我参与记者对父亲的采访,上门慰问社区老干部,组织居民诗歌创作、书画展、邮展、报告会等。在前辈们冒着炮火前进的激情回忆中,体会到他们叱咤风云的抗敌精神,对祖国强大、对国防力量增强的信心,对来之不易胜利的珍惜,更多地看到退伍军人、普通百姓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不愿战争重新发生,希望铸剑为犁,强国富民,睦邻友邦,让和平永驻人间。

  我们常说,先烈们为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们都是战争幸存者的后代,绝不能辜负先烈的期望。铭记国耻,牢记历史,是为了更爱自己的祖国,更珍惜和平,这是我们的重任,也是一份责任。暑期我们组织青少年活动,请志愿者开展系列科普讲座,主要目的就是,增强他们校外学习的兴趣,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打好基础。

   王丹妮 女

  1995年2月生 上海纽约大学经济金融专业大二学生

  我出生在和平年代,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印象都来自书本和影视作品,其中大多是关于抗日战争的。我出生在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从祖辈相传的故事,让父母对于“抗日”有坚不可摧的信念,我从小也生长在这个环境中。

  高一结束时,我去美国做交换生,遇到一些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同学,惊讶地发现全班竟没有一个人知道南京大屠杀。当时觉得很不公平,为什么全世界都知道法西斯对犹太人的不公,却无知于中国所受到的屠戮呢?是不是因为这种无知,侵略势力反而气焰嚣张、指鹿为马?各种激烈的情绪交织着,我搜索了很多资料,在学期快结束时向历史老师申请,花了整整四节课系统性地给当地同学讲讲战争的真相。

  那是我第一次那么勇敢地占据整个课堂,也是我第一次在异乡说这么多的话,我为让更多人知道这个事实而骄傲。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历史,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总会用自己的力量还世界、给自己一个真相。

   孙勇伟 男

  1969年6月生 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主任医师

  回首二战这一人类的空前浩劫,回望正义力量终得伸张,太多的血泪回忆与历史警示,值得全世界永久珍藏。我们不会忘记,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无数医务工作者为了中国的解放,辗转战场、救死扶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也得到世界爱好和平正义的国家、组织和人民的关注、同情和支持。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印度医生柯棣华与中国医生携手并肩,为正义事业而战,为人类命运而战。

  现在,中国的和平稳定为医务人员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科研和实践的环境,从2003年的SARS、到2014年的埃博拉、2015年的MERS,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中国的医生继承和发扬着老一辈革命人的理想和国际主义精神,攻下了一个个的堡垒,为生命筑起了坚固的城墙。

  与世界同行,与时代共进,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贡献更大力量——这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也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最好纪念。

   张思佳 女

  2000年8月生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高一(4)班学生

  王二小、刘胡兰、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幼时的我是伴着抗日影视剧中的这些鲜活的人物成长起来,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不能忘了曾经为我们打下江山的先烈们。

  今年,学校也曾多次组织我们去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看着一张张记录日本人大肆杀戮的照片,一幕幕中国人悲惨凄凉的场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望过去,“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等,日本人罪恶的铁蹄无情地践踏着中国的国土,八年的惨痛经历让我们铭记于心。

  今天,中国这个东方的雄狮已经觉醒,国泰民安,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再不受他国的欺压,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脊梁的坚硬。我们一定要勿忘国耻,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在祖国统一大业、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竭尽所能地为国争光,报效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