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套高清探头抓拍 大货车闯浦东中环华夏高架基本难逃

08.06.2016  18:02

  中环车祸事故发生后,对超载、超限大货车的监管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究竟怎样才能杜绝这些大货车违法闯入浦东中环、华夏高架等禁止通行的快速路呢?

  5月25日至今,浦东公安试点借用全区快速路的72套高清卡口探头,对“黄牌照”的中型、大型货运车进行电子抓拍,并通过人工识别,基本实现对此类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全覆盖”:14天共查处142辆违法驶入浦东中环、华夏高架的大货车。

   “电子+人工”查违法闯禁

  中环车祸事故发生后,不少市民有个疑问,就是对那些超载、超限大货车违法驶入中环等禁止通行的快速路,在技术上能否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呢?

  昨天,一名长期从事图像监控的工作人员直言,目前还很难做到这一点:以浦东新区为例,浦东内环、中环等高架快速路一天的车流量大概在360万-380万辆之间,靠人工24小时盯着监控屏幕来识别大货车基本不可能。

   那么,能否通过图像监控技术自动识别呢?

  他解释说,目前图像监控系统对车辆的识别主要靠车牌,比如对外地牌照和上海牌照的区分,但中型、大型货运车都是“黄牌照”,同样使用黄牌照的还有客运车辆。以浦东新区为例,浦东内环、中环等高架快速路一天的车流量大概在360万-380万辆之间,图像监控系统每天自动识别的“黄牌照”车辆大概在1.5万辆;而在这1.5万辆“黄牌照”车辆中,每天仅有10来辆是违法驶入的中型、大型货运车。

  如何才能在这1.5万辆“黄牌照”车辆中找出10来辆违法驶入的中型、大型货运车?

  “只能靠人工,工作量非常大。”他说,浦东交警部门现在就是采用这种“电子+人工”的方式来查处货运车违法闯入浦东中环、华夏高架等禁止通行快速路的。

  “浦东可以利用图像监控系统来识别‘黄牌照’车辆,是因为浦东中环、华夏高架等道路刚建成不久,卡口探头采用的都是最新的高清探头。”他直言,目前这套系统对同样禁止驶入中环、华夏高架的“蓝牌照”小型货运车,还无法自动识别,“只能靠人工识别、查处。

  该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这套系统正在探索升级,今后除了靠识别“黄车牌”外,还将增加对车型、车况的“车脸识别”系统,“比如某种车型一看就是货运车,系统抓拍后也可以自动比对。

   两周查处142辆违法大货车

  5月25日至今,浦东公安对“黄牌照”的中型、大型货运车进行电子抓拍,并通过人工识别,14天共查处违法驶入浦东中环、华夏高架的大货车142辆。

  “每天违法驶入浦东中环、华夏高架的货运车大概在10辆左右,开始几天比较多,最近每天降到两三辆。”浦东交警支队机动大队二中队副中队长金军说,在固定好图像证据后,他们会把这些车辆的交通违法信息录入系统:因为违反禁令标志指示,这些大货车将被记3分,罚款200元。

  从初步统计来看,这142辆大货车大都是在夜间违法闯入浦东中环、华夏高架的,且大都是外地牌照。

  金军还透露,抓拍“黄牌照”的这套图像监控系统,自动与浦东的货运车数据库系统对接,一旦发现违法驶入的车辆是浦东货运企业的车辆,除对驾驶员进行处罚外,还将约谈车辆所属的货运企业。

   [建言]

  如何第一时间查处超载货运车?

  亟需研发线圈类载重报警装置

  据浦东一家货运企业负责人介绍,货运企业的行业主管部门是浦东新区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署,“负责所有货运企业的年审”;货运车上路行驶后,必须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由交警部门监管;如果发生运输货物洒落、超载、超限等问题,还要面临城管部门的处罚。

  该负责人直言,浦东交警现在对货运车的全方位监管,大大增加了货运车的交通违法成本,但对中环等道路破坏最大的实际上是那些严重超载的大型货运车辆。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查处这些超载车辆呢?

  目前,运输管理署、城管等执法部门对货运车是否超载,往往是通过地秤称重进行。“这种地秤一般是由两块装有感应器的压力板和一台数据处理器构成,能否借鉴地秤的工作原理,在中环一些出入口的路面上埋设安装一些线圈类的载重报警装置,一旦有超载车驶过,报警系统就可以立即传输至运管或交警的图像监控中心,进而第一时间对超载车辆进行拦截呢?”前述从事图像监控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这类成熟的线圈类载重报警装置,因为这些出入口的通行车辆太多,每天来回碾压,很快就把这种线圈碾坏了,因此亟需此类产品的研发。

  此外,还曾有市民提出,能否在高架出入口安装限高类的装置,以阻止超高、超限货运车驶入中环等快速路呢?

  一名道路交通管理人员表示,限高类装置在拦住超高货运车的同时,很多时候也会阻止大客车的正常通行,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

  该工作人员表示,在目前情况下,要从根本上杜绝超载、违规上高架等行为,在加强执法力度的同时,还是要落实货运企业的主体责任,让企业管住自己的车和人,“对于屡屡违法的货运企业,运输管理部门应该在年审时不予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