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时找工作饱受争议:停下思考还是逃避现实?

18.08.2015  10:04

  据《劳动报》报道,近日,市统计局的调查显示,有部分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这一部分毕业生的打算是放慢就业或深造的步伐,在家休息或者外出游学一段时间。对此,有55.6%的受访家长表示如果理由充分的话,会对这一决定表示支持。随着就业以及升学压力的加大,慢就业成为了部分年轻人的首选,然而,看似洒脱的背后,既有毕业生对于未来的思考,也有他们对于未知未来的焦虑。

   减轻从求学到就业的压力

  68.1%受访家长表示会继续给予经济支持

  2010年入学,2014年毕业入职,在武汉大学学习英语专业的缪曦原本应该按照这样的路线继续着自己的生活,然而,与理想中的工作失之交臂的经历让他经历了“无比充实”的一年。“原来毕业的时候就想回上海,方向的话是希望能够在四大找一份工作。不过去年的面试没有发挥好,我自己也有些不甘心,于是就跟着下一届的招聘再试了一次,没想到就成功了。”于是缪曦的入职的时间定在了2015年的9月,一下子多出的一年,让他有一些“受宠若惊”。

  不过,缪曦很快便适应了“家里蹲”的生活,“重要的还是让自己过得充实。”一年的时间,他考出了驾照、GRE等证书,看了不少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不仅如此,趁着旅游的淡季,他还去出去旅游了几次,“想想以后假期不多了,把想去的几个地方都去了一次。”说起这一年来的经历,缪曦最大的感触还是把时间用在了对的地方,而不是浪费掉。“以前就觉得自己大学的时候太不努力了,现在趁着这一年也是一种弥补。比如GRE,就是觉得以后可能也碰不到英语了,既然有时间就试试。”充实的一年,让缪曦的慢就业成为了入职前的一次充电,也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缪曦的父母对于儿子的决定表示了支持,他们认为,在有基础的情况下,能够多一年时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统计局的调查显示,有68.1%的受访家长在子女毕业后会继续给予经济支持。主要原因是从子女的长远发展考虑,希望帮助子女减轻从求学到就业的过渡期压力。在采访中,大部分家长都认同,孩子读书不容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出去走走,适当休息一下无可厚非,出去看看世界也是一种学习。不过,大部分家长表示,慢就业需要经济实力的支撑。

   不及时找工作饱受争议

  是“啃老”还是缓解就业压力

  不过,并非所有的“慢就业”都如此美好,不及时找工作依然是个饱受争议的现象。在机关工作的李婷是个“85后”,她说当年毕业的时候,全班20多人除了考研的,全都工作了。可现在的学弟学妹们却不一样,今年有五六个人就因为工作不如意,索性啥都不干“家里蹲”。李婷说,慢就业就是一种啃老。几位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也不支持没有目的的“慢就业”,他们认为,眼下就业竞争激烈,技术升级换代迅速,由不得学生等待观望,否则机会稍纵即逝。

  但是,“慢就业”者也有自己的道理。毕业后选择在家呆一年的石越说,慢就业不是不就业,就业压力这么大,也不急在这一刻,边休息边思考,作出让自己不后悔的决定。她大二时在美国学医学专业,可是,漫长艰苦的学习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让她不得不慎重考虑自己之前的选择。“我最起码还要学9年,长期在异国他乡加上学费都是很重的负担。”本科毕业后,石越暂时选择了回国。“这一年里,我去了几家外企面试,包括快消、银行,也做了些实习,希望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最终,通过花旗银行面试的经历给了她信心,也让她确定了今后的方向。今年九月,石越也将再次踏上飞往美国的航班。“经过了一年的思考,我还是决定放弃医学这个专业,出国读一年金融,也希望这一次自己能够坚持下去。”黄浦区职介中心的一位负责人项先生也支持“慢就业”,他说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加,“慢一拍”对疏导当前的就业压力,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慢就业要有“”的理由

  不能太“”还得多充电

  对于不少毕业生选择晚一些入职的慢就业现象,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鹏飞认为,慢就业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这反映了现在的毕业生对于工作的要求侧重与以往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新情况。不过,杨鹏飞同时指出,慢就业应该有慢的理由,而不等于不就业。“短期的慢就业可以暂时缓解毕业生面对的就业压力,而长期下去,不仅会造成劳动力的浪费,而且也非常不利于这些劳动力今后进入劳动力市场。慢就业不等于啃老和浪费青春,年轻人还是要趁这段时间多充电。

  杨鹏飞指出,“新一代的求职者,目前以90后为主,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更多看重的是工作提供的条件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与以往是有所不同的。同时,这也是我国多年来经济发展成果的一种体现,不少家庭、父母能够支持毕业生慢就业。当然,在当今市场化的条件以及较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通过市场匹配合适的岗位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部分毕业生做出延缓就业、继续深造或者灵活就业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

  杨鹏飞认为,作为社会、政府、家庭有必要注意到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积极改善就业环境,帮助年轻人尽早实现满意的就业,避免劳动力的浪费和长远的不利影响。而作为年轻人自身,则应该在“慢就业”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充实自己,让自己保持乃至不断增强就业竞争力。“年轻并不是一种资本,年轻并且努力才是一种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