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受聘美院兼职教授并做讲座

15.09.2014  12:06

9月5日,美院兼职教授聘任仪式在418举行。尚辉教授接受兼职教授聘书,并做学术讲座。汪大伟院长为尚辉教授颁发了聘书。仪式由美术史论系李超教授主持。

汪大伟院长指出,聘请尚辉担任兼职教授,是学院都市美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尚辉老师为艺术史学博士,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执行主编、编审,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其在美术界的学术研究能力、团队引领能力非常突出,此次受聘美术学院兼职教授并指导研究生,以期在当代艺术的国际传播和国际驻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都市美术战略发展。

尚辉老师以“从中国画到水墨画”为题,作了专题讲座。尚辉教授指出,我们传统中并没有“中国画”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从西画传入我国之后才有的。这种用以与西洋画相别的中国画命名本身,就意味着与异质文化的横向比较与参照。因而,“中国画”从其本名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提出了跨文化命题。从中国画到水墨画,既是中国画面向现代的文化探索,也是跨文化发展的一次超越。

20世纪中国画的现代性转型,主要包括两个过程。其一是从世纪之初到五六十年代的现实主义化的过程,它将西画的造型、色彩、透视等再现性的观念与技巧引入中国画,从而加强了中国画表现现实的能力,并在这种表现过程中更深刻地体现了从“出世”向“入世”的文化观念的转换。其二是从80年代开始的以反写实这个新传统为目标的现代化过程,它凸显了艺术主体在表现审美对象过程中的自主性,并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彰显了媒材在画面上的独立审美功能。这两个过程都促使中国画从传统的以笔墨个性为核心的价值判断转换到以图式个性和笔墨个性相结合的新的价值系统。

从面对当下而言,水墨画虽从中国画内部蜕变而出,却也更具有这个泛媒介时代的艺术共性。在某种意义上,水墨画是从中国画传统媒介中走向复合媒介的一种现代性拓展。因而,在所有的现代水墨作品里,都可以看到当代艺术家共同探索的一条鲜明路向。这就是,一方面用宣纸与水墨媒材和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一种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则是将宣纸与水墨进行现代性的媒材重组,或加入其他媒介其他溶剂,或置入现成品,或从平面走向空间装置等等。从面对国际而言,水墨画的开放性无疑比以笔墨为价值判断的中国画更能进入全球化视野,这不仅表现在水墨媒材的当代性混融与当代性审美经验的直接表达上,而且表现在不同国度与不同种族都可以通过这种媒材表达他们各自的文化理念与审美个性。也可以说,水墨画是新世纪中国文化进行全球化辐射的重要载体。

尚辉教授最后指出,水墨画的国际化与国际影响力,已成为这个世纪一个新的国际文化的生长点;水墨画的深度跨文化研究与推广,也必将成我们更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与文化使命。上海是现代水墨的策源地,也将成为未来水墨发展的播种地。他也提出在上大美院建立国际水墨基地的想法,接纳不同国家的人学习、研究水墨画,探索当代水墨跨文化的可能性,未来甚至在欧美国家建立水墨营地,从而建立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