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青春助力梦想•爱心托起希望” ——上理工青年志愿者协会“行走的少年”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29.08.2014  18:19

      “这个夏天,你们有我们陪伴。”今年暑假,上海理工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行走的少年”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个多月的“爱心暑托班”实践调研活动。项目分析了当前儿童暑期看护的有利机制和保护措施,为完善上海“爱心暑托班”的服务机制,解决乡镇与市区 “爱心暑托班”存在的社区服务问题建言献策。


行走第一站:崇明县
      “行走的少年”暑期社会实践团,作为崇明县堡镇第二小学“爱心暑托班”的教学志愿者,从7月1日到7月29日,实践团队员们驻扎崇明县堡镇,开始了详尽深入的实践调查。在崇明县地区“爱心暑托班”的调研中,实践团队员不仅开创了“基础课程保安全”、“思维拓展练头脑”、“乡土文化进社区”和“新时代的红领巾”为主题的30门课程,担任了当地“爱心暑托班”的授课讲解和驻扎志愿者,此外,实践团相继采访了崇明县团县委相关负责人、堡镇第二小学校长和班级教师、堡镇小漾村“爱心暑托班”负责人,发放调研问卷350多份,走访堡镇小漾村30多户家庭。从负责早晚孩子们的上课签到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授课,到安全看护每一个孩子安全到家……实践团队员细心周全、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获得了崇明县县委领导、学校校长、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和肯定。实践团所开设的特色课程得到上海青年报和崇明电视台的关注,其中,实践团黄会元同学讲授的“秸秆砂砾来造画”、“舌尖上的崇明”、“追寻灶台的艺术”和“土布创意T台秀”等具有崇明本土特色的课程,受到了孩子们的追捧和喜爱,葛倩昕同学所负责的“老师我们去哪儿”、“破冰游戏”等户外活动课程,充分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深受学生们喜欢。


行走第二站:杨浦区
      8月1日到8月8日,“行走的少年”实践团成员在杨浦区走访了“乐融三点半”、“小海豚注意力训练营”、延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10个“爱心暑托班”办班点负责人及志愿者,发放调研问卷350份。与杨浦区各社区暑托班负责人,共同探讨了“爱心暑托班”的课程设置、制度管理和社区服务等方面问题。
      走访中,实践团成员发现杨浦区“暑托班”的课程设置方面,更着重“在实践中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想象力”。其中,五角场亲子进修学校的快乐多米诺和长阳路教学点的多肉植物课都深受孩子们的追捧,孩子们热衷于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中,学习知识,拓展兴趣。小海豚注意力训练营注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化发展,通过行为纪律和能力训练,极大提高了孩子们的课堂“注意力”,另外,延吉社区所倡导的“无痕”课程,让孩子们学会怎样融入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亲身体悟自然,来获得心灵感悟与收获,并将其融入生命成长之中。杨浦区“暑托班”的规范管理和特色课程,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家长的关注。“每当看到这些孩子的笑脸,我才真切地感受到‘爱心暑托班,快乐不简单’的含义。”实践团团长钟璐感悟道。


      自7月份以来,实践团成员积极探索了“爱心暑托班”在乡镇与城市社区服务的差异需求调研,从“暑托班”的制度管理、课程设计和社区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获取了大量调研信息和有待于改进的建议。“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又“快乐”的假期,帮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不仅是政府要做的重点实事项目,更是全社会需要共同集中力量来参与的志愿公益活动。在“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平台上,鼓励更多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行合一的综合能力,积极拓宽“爱心暑托班”的社会意义,有效地将社会需求和青年成长相结合,为全面推动社会人才培养与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实践团成员合影

 

走访小漾村

 

采访堡镇负责人

 

课间合影

 

老师我们去哪儿_


供稿:校团委  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