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中国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国手语语言学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01.06.2017  07:51

5月26日,上海大学中国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国手语语言学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乐乎楼举行。上海市残联、上海市语委、上海市聋协等领导到场参加活动,中国聋协、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发来贺信表示祝贺。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上海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龚思怡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大学始终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上海大学中国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的成立不仅要推动中国手语语言学的学科发展,而且要为国家的语言文字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社会应用、政府决策和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与数据支撑。主动服务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大都市建设和国际化需求,致力于语言文字公共服务。

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郭咏军副理事长提到,上海有近5万听力残疾人,手语是他们使用的特殊语言文字,是国家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中国手语的调查、研究、推广、应用等工作,关乎残疾人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融合发展,关乎残疾人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但是目前从事手语研究、规范和推广的专业人员严重匮乏,研究基础薄弱,研究水平和推广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希望能向社会广泛宣传,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帮助,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上海市教育委员语言文字管理处凌晓凤处长在致辞中说,语言问题是听障人群融入社会最大的障碍,让残障人士有尊严的生活、无障碍的生活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她期待高校不断创新语言文字服务和语言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和储备各类语言人才,包括手语人才的培养,上海市语委支持高校、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以多种方式为社会各类人群提供语言文字服务。

上海大学文学院在整合各类社会力量和学术资源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大学中国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据悉该中心将致力于开展中国手语语言学的研究与推广工作,打造中国手语的跨地区合作研究、协同工作平台,建立中国手语研究、应用领域的合作机制,以合作促发展,共同推进中国手语的调查、研究、应用等工作,为保障残疾人的语言文字权利和融合发展,为听障人群更好融入社会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努力探寻进一步改善听障人群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提高残疾人发展水平的途径。

上海聋协主席陈捷在致辞中希望中国手语的研究能够听健合作,专家学者在理论上指导手语研究的不断深入,以自然手语为研究材料,发挥聋人学者的手语优势。

龚思怡副校长、郭咏军副理事长一起为中心揭牌,文学院竺剑书记、社会学院沈艺书记分别为该中心聘请的境内外高级顾问和研究员颁发了聘用证书。聘用人员既包括台湾中正大学的戴浩一教授、复旦大学龚群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吉生教授等知名语言学者,也包括郑璇、杨军辉、仰国维等杰出的聋人学者。

成立仪式由上海大学中国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主任倪兰副教授主持,参加成立仪式的还有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师生以及来自上海市第一聋哑学校、徐汇区业余大学特教部、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师生。

简短热烈的成立仪式之后举行了中国手语语言学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回顾了手语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对手语语言学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讨论了中国手语的规范化过程遇到的瓶颈问题和解决途径;中国手语的音系学研究和句法研究也是本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本次研讨会不仅加强了中国手语语言学研究的理论探索,还促进了手语研究者、聋教育专家、手语研究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论坛邀请了台湾中正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手语研究人员、语言学者参会。论坛从语言学角度对中国手语的语音、句法、词汇等进行研讨,并着力探讨如何将前沿的语言学研究的方法应用于中国手语的研究和应用中。与会者都表示手语的研究为我们开拓了一个语言学研究的新视野,与此同时也是惠及聋人群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由上海大学中国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