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加快新供给 今年经济或呈现前高后不低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房地产发展的定调进一步向市场释放了明确的信号。
在前期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当前房地产市场进入平稳期。就在10月2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房价环比继续下降,二三线城市环比涨幅继续回落。
虽然房价出现回落,但稍早出炉的9月房地产投资增速依然表现亮眼:2017年1~9月份,全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8.1%,增速比1~8月提高0.2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增速不降,是否意味着还需为未来房价上扬担心?受访经济界专家认为,9月房地产投资数据表现亮眼可能主要得益于土地供应的改善。受此影响,预计四季度地产投资下行空间或相对有限,这或对经济增长转型形成支撑。全年经济或呈现“前高后不低”的态势。
加大供给托底房地产投资
10月25日,南京10月份以来首次进行土地拍卖。8幅地块最终的成交价格都没有超过20000元/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年超过20000元/平方米的地块仅19幅。而在2016年,这个数字为28幅,其中2幅地块地价突破4.5万元/平方米。
土拍价格缩水的同时,土地供给的速度却在加快。此次拍卖举行时,下一场土拍已经准备就绪。与严格限制的价格相对应的是,土地的竞拍条件正在抬高。根据公开资料,此次投入竞拍的土地中,不少地块都明确规定了配建人才保障房、租赁住房的要求。
作为2016年房价上涨“四小龙”之一的南京土拍市场的变化正是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的“缩影”。
“在本轮供给端调控逻辑下,近期土地供应表现明显好于去年同期,特别是住宅用地供给大幅提升,使得地产投资表现出较强的韧性。”长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赵伟表示。
进入9月后,土地供给的速度明显加快。9月土地供应数量1856宗、面积7993万平方米,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41.5%和42.5%;其中,9月住宅用地供应面积同比增长94.2%,占全部土地供应面积比重大幅提升至45.7%。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从当前库存规模来看,实际上正处于底部,后续会有拉升的可能,这和此类地产企业实际上较好的投资信心有关。从当前投资数据来看,供地计划和各地督促新开工等实际上都较好,随着各地预售管控趋于宽松,预计总体上一些城市会有较好的交易活跃度,而这也会刺激房企积极增加供应。”
截至9月底,易居研究院监测的8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40325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3%,同比减少9.4%。自2015年以来全国80城库存规模就呈现出持续性的下跌态势,当前全国库存规模相当于2013年9月的水平,即回落到了四年前的水平。
4月住建部和国土部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住房库存情况调整土地供应。
根据Wind数据,今年前9月,全国供应土地面积达45678.7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增长14.14%。在土地供应提速的背景下,土地成交持续回暖,拿地面积单月增速创本年新高。来自西南证券统计,1~9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67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2%,增速比1~8月提高2.1个百分点;9月单月土地购置面积达2504万平方米,而2016年月均购置面积为2002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5.6%,创本年新高。
西南证券分析师胡华如认为,拿地面积的超预期增长,主要由于土地供应力度加大,叠加市场通透背景下房企购置意愿有增无减,并将对明年开发投资形成支撑。”他预计,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达7.5%。
“考虑到当前部分区域实际土地供应面积仍大幅低于全年计划,四季度地产投资或仍将表现出较强韧性,下行空间相对有限。”赵伟补充。
长江证券报告显示,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情况来看,截至10月20日,土地供应实际面积仅占全年计划的55%。“如果全年土地供应计划的完成度较高,四季度土地供应仍将保持较高增速。”赵伟指出,全国主要一二线城市中,大部分库存去化周期仍然低于12个月,仍需要增加土地供给,在当前“有保有压”“因城施策”的结构性地产调控下,四季度土地供给仍将保持修复趋势,并对地产投资增速形成持续支撑。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10月19日就2017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也表示,在房地产调控过程当中,由于采取了因城施策、因地制宜的办法,而不是一刀切的调控,在调控方式上,也不是一味地限制需求,特别是针对一线城市住房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国家鼓励在供求矛盾突出的地方,通过加大住宅土地的供应来解决房地产的问题。
加速结构调整促经济转型
房地产投资短期内仍有较强韧性,这也为经济转型提供了支撑空间。
“第三季度数据也表明,在短周期回落之中,结构性的新亮点正在显现:结构调整加快、消费升级提速、生产效率攀升。”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主管程实对记者表示。
10月高频数据显示:地产土地购置上升,汽车销售平稳,国庆期间家电热销,消费结构继续改善,出口持续复苏。发电耗煤量同比增26.3%,高于9月同比24.3%,同比继续高增。受环保限产影响,钢价和水泥价格震荡走强,工程机械销售持续高景气等。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记者表示,“十九大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预计会逐步落实,可能包括进一步简政放权、减税降费,努力降低实体企业财务性和非财务性负担,促进民间资本投资,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也可能包括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加强法治建设,建立更为公平的营商环境,有序合理放开部分垄断行业;还可能包括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为外资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为国内企业合理投资海外提供便利。”
据新华社报道,东莞市新近就出台了“实体经济十条”政策共36项措施,为制造业减负,预计从2017年到2020年为企业减负约350亿元。东莞市“实体经济十条”政策实施对象是全市所有企业。这36项措施中,有10项是通过直接减税降费给企业经营成本做“减法”。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以及“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程实认为,随着“减速增质”的白热化,中国经济政策目标的多重性日益凸显。两方面的政策协调有望合理平衡多重政策目标,护航中国经济的长周期筑底。经济结构层面。“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框架将保持定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货币政策将坚持稳健中性,呈现“短期不松、长期不紧”的鲜明特征,并通过多类型的工具创新,实现流动性调节的精准化,平衡经济增长的稳定和新旧动力的转换。宏观审慎政策将维持强势,金融领域“严监管去杠杆”的政策基调不会放松,金融行业让利实体经济的基本方向不会动摇。
在货币政策工具上,10月25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6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具体包括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与6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6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零投放零回笼。此前,央行已经连续6日净投放。据Wind统计,连续6日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净投放量高达8400亿元。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虽然10月整体流动性相对宽松,但未来资金面可能仍是中性偏紧。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记者表示,考虑到实现6.5%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基本已成定局,在货币和财政政策立场上不会有明显方向性的改变,但可能会继续出台有针对性政策来拉动民间投资和推进产业升级以及节能环保相关的制造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