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药”健康

30.05.2016  11:17

2016年5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举行第19届儿童健康节。本届儿童健康节以“我‘药’健康—关注中国儿童用药安全”为主题,开展大型药师咨询及科普游园活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药剂科主任陈敏玲指出,儿童用药不等同于“成人的缩小版”,儿童药品信息不充分、缺少儿童药品专用剂型,以及家长对药品知识认识不够,错服、误服以及用药的随意性都将影响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作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打造“无哭声”医院的系列活动,将以多媒体展示,亲子游戏互动,现场咨询答疑等形式开展专门针对儿童用药安全教育及知识普及。同时,由儿中心年轻药师主办的微信公众号“龙猫药师”正式面世,该公众号以通俗易懂的科普文作向大众普及儿童用药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家庭用药作全面指导。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用药安全受到了政府、社会和公众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保证儿童用药的合理安全方面、在儿童用药剂型的开发方面,临床医生和药物研究者都很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我国0-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6.6%,儿科疾病约占所有疾病就诊人数的20%。但在我国市场上流通而且较为常用的3000多种药品中,儿童专用药物所占比重不足3%。对于没有明确的儿童的用法用量的药品,临床上确定儿童用药剂量大多是通过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来决定,有时还需要凭经验给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患儿风险,儿中心药师通过大量查阅国外用药指南,参考了西方国家数据,也参考与中国人体质更加接近的日本数据编写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用药手册》,该手册甚至成为国内其他儿童专科医院的用药宝典。另一方面,儿童用药也面临着专用剂型少、规格单一的难题。通过对三级医院-上海市药品采购管理信息服务系统中的药品进行统计,仅4.65%的药品为儿童专用剂型。为了使患儿尽可能准确地使用药品,儿中心在国内最早实施住院患儿单剂量精确给药,是国内唯一设有24小时静脉药品全覆盖配置的医院。陈敏玲表示,由于产品规格不全,常常导致儿童有时需要将一片成人用片剂或一颗成人用胶囊分成1/4片、1/8片甚至更小剂量使用,而这项精细的工作甚至连药品切割机都无法完成,全靠受到专业训练的药师们手工完成。24小时静脉药品集中配置受到JCI国际医院质量认证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与儿童专用药品少和缺乏儿童适用剂量品种相比,如今更让人担心的是儿童监护人用药知识的不足及药品的随意使用。随着医药市场的逐步发展,家长们获取药物的便利性得到极大提升,甚至不少家长圈流行着各种“国外药”、“民间药”,这使得家庭药箱存药过量,却又不及时清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滥用药、错用药的现象,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另一方面,儿童患有较轻的疾病时,家长往往凭经验给药,或未经医师指导,有什么药就用什么药,这种现象是儿童安全用药潜在的危机。“最常见的是儿童退热药(美林和泰诺林)的使用不当”年轻药师李晓蕾介绍,“除此以外,药品服用也各有规定。比如大多数药要求用白开水送服,而儿童常用的顺尔宁颗粒则需要用米粉或牛奶来送服;又比如,有的药不能碾碎服用,比如肠溶片;再比如,一般片剂通常用150-200ml水送服即可,但一些特殊药物,为减弱其毒性,避免对器官特别是肾脏的损伤,则要求服药后每日必须饮水2000ml以上。但还有一些药在服用后需要少饮水甚至短时内不饮水,如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胶体果胶铋这些保护胃黏膜药,在服用前后半小时内,不宜喝水,否则影响药效;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川贝止咳露这些镇咳药,服药后也不宜马上进水。而这些用药知识多数家长都不知道。”  

正确引导患儿家属安全使用儿童药物,正成为政府机构、儿童医务工作者及儿童药品生产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为此,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门诊药房设有专门的药品咨询窗口,由高年资药师提供用药咨询及提供用药教育小册。对出院病人及家长进行合理用药宣教。2012年起,每年开展“我‘药’健康”儿童合理用药进社区系列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活动中,由儿中心药剂科开设的用药咨询服务微信公众号“龙猫药师”正式面世。今后,家长可通过该微信公众号了解正确用药的科学知识,营造全社会关注药品安全的良好环境。此外,医院为孩子们设计了多种游戏环节,从游戏中强化安全意识,获得用药知识。  

此次活动由世界健康基金会、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