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军民融合 绿色发展 我校科技成果精彩亮相第十九届工博会并顺利签约

09.11.2017  12:44

      11月7-11日,以“创新、智能,绿色”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今年我校紧密结合本届工博会的主题,围绕学校学科特长和协同创新优势,以“科技创新 军民融合 绿色发展”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学校在对接“中国制造2025”、“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上海科创中心”等多方面的初步成果。经过精心遴选, 学校确定了“TDS-II型太赫兹手持式危险品检测仪”、“太赫兹生化有害因子侦检仪”“河道底泥资源化及原位生态修复系统”、“激光气体拉曼分析仪”、“金属橡胶隔震器”“无谐振隔震器”、“静脉曲张治疗仪”“石墨烯水性防腐涂料”、“煤气化联合吸附强化制氢关键技术”“大空间建筑多种气流组织液态缩尺示踪开放性实验平台”、“大规模集成电路用铜基引线框架材料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新型通用高能效比离心压缩式热泵蒸发系统”等12个项目参展。
      工博会开幕以来,我校展区由于主题鲜明,符合“中国制造2025”,贴近老百姓生活,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人头攒动。
      安检军民两用利器新品问世
      随着目前国际反恐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到战场上恐怖组织的生化袭击,小到日常生活中大量行李信件内夹带的各类违禁品,给国防安检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尤其是对随身小规模携带的违禁品以及伪装成各种形状的(如胶囊)生化危险品的检测,正成为目前现场快速检测中的盲区。
      军工企业对于非接触式无损检测手段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内部品质把控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现有技术手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检测时间长且准确率不高(通常需要在化学分析实验室进行检测,无法现场快速的给出结论)。相比之下,太赫兹波谱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无损检测手段,可与危险品成分中的C\H\O\N有机大分子发生相互作用,通过共振吸收谱探知危险品的种类与剂量。该种检测仪能穿透非金属和无极性的媒质,如塑料、纸片、纺织品以及皮革等材料,“看到”伪装成各种形式的危险品,进行快速的成份识别,如:伪装成胶囊、药片等的违禁品将再无所遁形。
      这种检测仪低光子能量不会对生物组织造成破坏,这就为安检人员和被检人员的生命健康提供了保证。此外,检测仪使用的软件界面简洁友好,便于终端用户熟悉和操作;仪器外观秉承简约设计风格,体积小巧。

      城乡河道底泥化身护水使者恢复河道生态
      河道底泥资源化及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基于底泥固化/稳定化的技术理论,结合底泥原位预处理和固化施工系统,利用生态外加剂稳定底泥中污染物,使其不迁移入环境中,固化后底泥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根据应用目标创新性地将河道底泥用于河道护岸护坡建设和河道底质覆盖层,既可解决河道内源污染,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利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标;同时多孔护坡兼具植生性,满足河道景观优化和生态环境恢复的功能。本技术体系可操作性强,且材料取之于河,用之于河,实现了固本清源和生态恢复的目标。
      本技术将河道底泥化身护水使者,科学性地提出岸坡结构强度优化策略和工程应用方案,使原位土壤、河道底泥及其他固体原材料满足甚至更适合水利工程、环保工程和景观工程建设需求,提升河道岸坡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有效减轻面源污染,极大保障河道水质和河岸区域的生态恢复效果。
      隆重签约,促进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升级
      7日下午,我校“河道底泥资源化及原位生态修复系统”项目与堡森(上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堡森”)、上海品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品磊”)、上海同济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济环境”)以及上海聚隆生态保护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聚隆”)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分别签署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处付莹莹副处长,堡森(上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家晏总经理,上海品磊装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田尚军总经理,上海同济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唐继承总经理,聚隆集团上海聚隆生态研究中心胡芳亮主任,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李飞鹏副教授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
      此次签约,在项目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形成了三个角度的合作方向:借助“堡森”“品磊”的合作协议,校企形成产学研共同体,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汇集各自优势,大力提高了市场推广的能力;借助“同济环境”的合作,加强在疏浚淤泥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新型原位土壤固化技术及相应药剂、装备等方面的科研开发,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能力;借助“聚隆”的合作,拓展园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技术领域的研发、集成、应用推广等工作,形成技术优势互补,提升双方核心竞争优势和中长期发展能力。
      本次签约,是我校借助工博会平台,联合合作伙伴,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益探索。

 

学校参展区域(王博 摄)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罗方述、刘红斌一行参观我校展区(王博 摄)

   

  校党委书记吴松参观我校展区(王博 摄)

 

副校长刘平参观我校展区(王博 摄)

 

我校与上海品磊装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堡森(上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签约(王博 摄)

 

 

我校与上海同济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签约(王博 摄)

 

我校与聚隆集团上海聚降生态研究中心签约(王博 摄)

 

我校参展项目负责人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王博 摄)

 

我校参展项目——太赫兹手持式危险品检测仪(王博 摄)

 

我校参展项目——激光气体拉曼分析仪(王博 摄)

 

我校参展项目——河道底泥资源化及原位生态修复系统(王博 摄)

 

我校参展项目——无谐振隔振器、金属橡胶隔振器(王博 摄)

 

我校参展项目——静脉曲张治疗仪(王博 摄) 

 

我校参展人员为现场观众讲解参展项目(王博 摄)

 

 

 

供稿:科技处

编辑:新闻中心 董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