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复旦学修复

06.01.2017  03:03

夜晚11时,光华楼1601教室依旧传出阵阵叮叮当当的声音,复旦大学古籍修复专业2016级的14位研究生还在操练着繁杂的修书工序。入校三个多月,这样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讲已经从不习惯变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他们渐渐明白,在成为一名技艺精湛的古籍修复师之前,还有很长路的路要走。

随着国家古籍普查和古籍保护计划的持续开展和逐渐深入,古籍保护和古籍修复成为国家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重点工作之一。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工作和古籍保护事业,不仅得到了教育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以及高等院校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全社会也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复旦大学从
2015年开始招收古籍修复专业硕士,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古籍修复人才成为该专业的使命,将自己锻造成技艺精湛的“良匠”成为学生们的不懈追求。

一门手艺的习得,在于师傅的教。教学相长,研技艺之本。

一门手艺的习得,更在于夜以继日的练。熟能生巧,传经典之魂。

选择修复,源于初心;不遇良匠,宁存故物。

李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西北姑娘,母亲在西北这片土地上从事了一辈子的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在母亲的影响下,她与石碑、古籍之间有了一种不能言语的牵连。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她开始了接触古籍修复。在学习的过程她发现,古籍修复成为了自己的一种责任与使命。坐在修复的“冷板凳”上,坚持的动力来源于传承。

马来西亚籍华人郑美玉是古籍修复方向的第一位留学生。她在工作中渐渐发现,华人在马来西亚所留下的珍贵历史资料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与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资料被破坏甚至损毁。保护华人留下的珍贵资料,成为郑美玉一直想要做的事情。于是她来到中国,来到复旦学习古籍修复。不惧千里之路,唯念心中家国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