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仙:填补我国船舶压载水科研空白 保护海洋的“绿水青山”

16.04.2018  14:22

图说:吴惠仙在办公室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下同)

  压载水,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不过你一定记得去年生蚝长满丹麦海岸的新闻。没错,压载水就是生蚝泛滥成灾的元凶。此前,4种有毒藻类通过船舶压载水传播到我国,造成大面积赤潮灾害。而中国大闸蟹也跟随商船“移民”到欧洲,也让不少国家头痛不已。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生态系主任吴惠仙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海洋生态环境研究,填补了国内船舶压载水的科研空白。她领导创建的船舶压载水检测试验室,是我国唯一具有国际互认资质的压载水检测试验室。

  送别了患病逝去的父亲,她又一头钻进了试验室。她说,对亲人最好的怀念,就是继续为海洋事业作出贡献。

图说:吴惠仙在工作中

   保护海洋的“绿水青山

  压载水指为控制船舶纵倾、横倾、吃水、稳性或应力而在船上加装的水及其悬浮物。在船舶航行、装载货物过程中,需要常常排放或吸入淡水或海水,以实时调整船上压载水量,保障船舶安全平稳。以压载水排放为主导致的海洋外来生物入侵被全球环保基金组织列为当今海洋的四大危害之一。

  去年9月8日,由国际海事组织通过的《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正式生效实施。我国是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压载水公约一旦生效,我国势必成为签约国,公约履约和港监国检查等技术保障成为亟须。同时我国是航运大国,压载水公约的生效及其实施,也将涉及我国外贸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海洋生态环境的安全与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安全与保障。

  而美国、挪威等对压载水的研究早已走在世界前列。相对美国、英国、荷兰等海洋大国对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的应对机制,作为海洋运输大国的中国对压载水引发的生态环境污染研究已显滞后。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吴惠仙毅然挑起了科研重担,承担了海洋工程装备检测试验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船舶压载水检测试验室的建设项目。2016年,试验室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始建设,并于同年投入运行。

图说:吴惠仙(左一)在指导研究生

   200多天穿越城市的奔波

  正当吴惠仙准备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的时候,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2017年1月,她的父亲被查出胆管癌。为了照顾父亲,同时不耽误工作,她把父亲接到了上海嘉定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治疗。

  但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与她领衔的压载水实验室相距百余公里,横跨整个上海。不知道有多少个日日夜夜,她带着资料走进父亲的病房。当父亲在病床上睡着了,她才打开电脑,开始自己的工作。又不知道有多少次,她背包里装着父亲的病历本,冲进实验室,查看样本,对比数据,解答学生的疑问。

  父亲在沪治疗期间的200多个日夜,吴惠仙奔波在上海的两头。一头是病重的父亲,一头是科研,两头都是她的“”。但这一天还是来了。去年8月,她接到了病危通知电话赶到医院,这位给了她生命、教会她做人做事的父亲永远离开了她。料理完父亲的后事,父亲让她好好工作的遗言仍犹在耳。站在实验室里,看着一大堆的英文资料,吴惠仙擦干眼泪,带着父亲的嘱托再次出发。

   脚步永不停歇

  随着2017年9月8日的脚步越来越近,《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正式实施的钟声提醒着她:需要尽快做技术储备的工作,为科研提供技术支撑。吴惠仙知道,她身上的担子越发沉重,科研工作一刻也不能耽误。

  她的努力和坚持没有白费。基于多年的工作成果,她建立了洋山港海域生态环境数据库,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一批科研成果。同时自筹经费开展了近200艘国际到港船舶压载水的生物多样性检测服务工作,首次创建了上海港船舶压载水数据库,构建了到港国际船舶排放压载水中存活生物的指纹图谱库,并对生物有效性检测作了大量的科技服务工作。她积极申请挪威船级社压载水型式认可资质实验室和美国海岸警卫队授权分包实验室,通过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和检测服务等平台建设,构建国内压载水领域领先的船舶压载水检测试验室,工作成果获交通部海事局、中国船级社、法国船级社、国际海事组织等机构的认可。“我想在今年让我国的压载水检测能力进入世界前三。”这是她的心愿和目标。

  数年来,吴惠仙只在春节的时候,才会给自己短短三天的假期。三天后,又立马返回到试验室埋头试验。在她的办公室里,引人注目的并非一张张奖状、奖牌,而是一辆山地自行车。“遇到难题压力大时,我会骑着它出行,”她笑着说,“搞科研的人,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怎么才能为国效力、保卫祖国海洋权益呢?

  “我的工作普通平凡,但科学研究永无止境,为海洋建设出一份力,这也是激发我不断前行的力量”。吴惠仙如是说。

来源:新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