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牛羊产业发展绿色食品前景展望

25.11.2014  18:57

摘要: 本文对我国牛羊产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模式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在牛羊产业进一步发展绿色食品的必要性,对如何稳步发展及认证风险的防控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牛,羊,绿色食品,绿色认证,发展前景

长久以来,我国牛羊产业作为农业生产的组成部分,在提供动物性食品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获绿色食品认证的牛羊产品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追求安全优质食品的需求,而且能够从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等多方面促进牛羊产业的发展,增进牛羊及相关产业链中参与者的收入。因此,适时稳步地在牛羊产业中发展绿色食品是牛羊产业和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双重要求。

一、我国牛羊产业的生产模式

2008年前,我国牛羊产业生产形式主要以农户散养为主,生产大户和规模养殖场较少,且集中养殖规模较小,管理水平低,标准化程度不高。牛羊产品主要由加工厂收购养殖户活畜后进行加工,因而对牛羊养殖前期情况不能有效管控,存在较大风险。经过5年的不断发展,牛羊产业养殖模式和生产水平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养殖模式上草原放牧、轮牧休牧(半放牧、半饲养)和规模化养殖场3种主要的养殖形式并存,部分省区如西藏、青海、新疆以草原放牧为主,规模化养殖场主要建在内蒙古等传统养殖大省。集中养殖企业规模有了较大提升,且养殖作业更加专业化和标准化。

(一)养殖模式  牛羊养殖按照区域划分为草原牛羊养殖与农区牛羊养殖。按照饲养方式划分为草原放牧、轮牧休牧(半放牧、半饲养)和养殖场养殖。

1.草原放牧养殖。草原放牧饲养是牧民养殖的牛羊在出栏前主要靠采食天然牧草为原料,并以早春羔出栏为主,羔羊在生长过程中以天然放牧为主,于每年6至8月份出栏,不存在饲料喂养和兽药使用等情况,基础母畜在冬季补饲以青干草为主,不使用任何饲料。草原放牧饲养形式在青海约占96%、在新疆占90%,在内蒙古呼盟、锡盟等地也是主要的形式。由于养殖户放牧养殖受放牧强度限制(2hm 2 /羊),相对规模较小,一般在2 000~3 000只。

2.轮牧休牧养殖。轮牧休牧(半牧半舍饲)养殖是根据当地政府所采取的轮牧休牧政策,在每年的某个季节进行轮牧和休牧。在轮牧、休牧期间以上一年所生产的青干草和当地种植的青贮玉米、玉米、苜蓿草、羊草作为饲料进行养殖,轮牧、休牧结束后恢复放牧。半牧半舍饲介于草原放牧饲养和集中饲养之间,由于需要一定阶段舍饲,因此舍饲阶段饲料和兽药来源稳定、使用规范是确保规范、标准化养殖的必要条件。

3.养殖场养殖。养殖场集中饲养主要是在农业种植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以公司+基地和企业自己投资建设的养殖小区、种植基地、饲料加工厂等形式的养殖。养殖方式是,育肥牛基本上是收购草原上经过改良后的架子牛,通过短期育肥4~6个月出栏;育肥羊基本上是(牧区繁育,农区养殖)是在羔羊断奶后收购回来经过4个月左右短期育肥出栏。其饲草料来源主要是由当地种植的玉米、青贮玉米、苜蓿草及其他饲草和农作物秸秆以及当地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经过自行配置加工成饲料或外购饲草料为主。

(二)牛羊产业经营主体  按照牛羊产业经营主体的不同,主要有公司自主经营模式、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公司+基地+合作社经营模式、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农户个体经营模式等。

1.公司自主经营模式,是指企业投资建立自有繁育厂、养殖厂,并以此为核心,向上下游产业进行扩展,如自建饲料加工厂、屠宰加工厂的模式。由于企业控制核心的养殖阶段,并延伸到上下游产业中,有利于企业在牛羊养殖过程中统一标准、规范操作,实现全程质量控制。因此,企业经营的牛羊产业,特别是包含饲料加工、幼畜繁育、成畜养殖、屠宰等多个环节的企业,质量管控水平相对较高。如杭锦后旗旭一牧业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自建有2 000m 2 全封闭牛舍10栋,屠宰车间1 200m 2 ,饲料加工厂5 000m 2 ,青储池5 000m 3 ,年出栏育肥牛10 000头,形成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的生产方式。

2.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是指养殖公司自建养殖基地,部分自主经营,部分吸收农户进入基地统一管理。公司+基地+合作社经营模式,是指养殖公司自建养殖基地,部分自主经营,部分吸收农户进入基地统一管理(“五统一分”,即统一提供优良品种、统一规划场地和圈舍设计、统一饲料配方和供给饲料添加剂、统一防疫措施、统一生产管理标准、分户建设和经营),与农户组成的合作社合作,如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青青草原肉羊养殖园,为基地加农牧户模式。基地将优质基础母畜交予农户饲养;羔羊统一收购到基地统一育肥出栏。

3.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是指由各个养殖户联合组建专业合作社,养殖分散到各户的一种形式。如乌拉特中旗巴美肉羊育种专业合作社,由乌加河镇兴胜一组巴美肉羊养殖、育种协会投资成立,建有标准化肉羊养殖园区13个,规模化养殖户760个,年育肥出栏18.56万只。

4.农户个体经营模式是指农户自主经营。

二、牛羊产业发展绿色食品的必要性

我国牛羊产业发展绿色食品具有很大潜力。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牛羊肉总产量为1 000万t [1] ,绿色食品牛羊肉产量占全国牛羊肉总产量不足1%。截至2011年底,我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牛、羊肉产品数量分别为84个、48个,分别占当年有效用标产品总数的0.499%和0.285%,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牛肉产量和羊肉产量分别为5.03万t、2.0万t,分别占当年有效用标产品总产量的0.068%、0.027% [2] 。绿色食品牛羊肉产品在全国牛羊肉总产量和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所占份额很低,有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潜能。此外,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13年发布的《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3—2020)》,2015年我国牛羊肉需求和预期生产量分别为1 171万t和1 162万t,2020年我国牛羊肉需求和预期生产量分别为1 298万t和1 304万t,从促进牛羊产业规范生产和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等多个角度,在牛羊产业发展绿色食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一)促进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生产是绿色食品重要的组成部分。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包括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和包装贮运标准,强调“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理念,贯穿整个产品生产过程 [3] 。在牛羊产业中发展绿色食品,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专业化的技术人才支撑队伍,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操作规程,有效地规范和促进牛羊业标准化生产。

(二)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4] 。在进行绿色食品标志申请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和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技术要求和产品要求。

(三)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西部省份以牛羊等牲畜养殖及畜产品加工为主要农业经济模式。因此,因地制宜,在防控标志许可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引导牛羊产业绿色食品申报特别是西部省份牛羊产业绿色食品申报有利于促进西部省份绿色食品的发展。此外,牛羊产业是绿色食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绿色食品牛羊产品稳步健康发展,是优化绿色食品产品结构,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的必然要求。

(四)提高农牧民收入  绿色食品产品售价比普通产品约高20%,如绿色食品大米平均销售价为8.64元/kg,比普通大米高21.7%;绿色食品食用菌平均销售价为173.8元/kg,比普通产品高19.85% [5] 。依靠绿色食品的品牌优势,通过优质优价,企业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并带动产业链上游农牧民增收。

三、牛羊产业发展绿色食品问题分析

(一)产业链长,环节多  牛羊产业涉及到饲料供应、肉畜繁育、养殖、疾病防控、育肥、屠宰、加工等多个生产环节,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等多种生产类别,具有较长的产业链。产业链过长、管理环节过多,引入质量风险的几率相对较大,特别我国牛羊产业由于养殖规模不同、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养殖模式和经营主体,且养殖模式和经营主体之间又相互混杂,构成多样的生产模式,为统一标准化生产、防控质量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饲料来源广泛  《绿色食品  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中规定饲料原料可以是已经通过认定的绿色食品;也可以是来源于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产品;或经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认定、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方式生产、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自建基地生产的产品 [6] 。而我国牛羊产业饲料来源各异,从构成上分为天然牧草、种植牧草、种植作物、种植作物加工饲料、商品化饲料等多种形式;从来源分为由养殖户自行解决、部分或全部集中供给。饲料来源不稳定,质量与绿色食品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作为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投入品,如何稳定控制饲料来源,保证饲料质量,使其达到绿色食品相关要求,直接影响着牛羊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牛羊业安全健康生产的基础,也是审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之一。

(三)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管理水平的优劣影响着生产水平的高低,影响着质量风险的大小。不同的生产模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的重点也不相同。公司自主经营模式由于公司能够控制核心的养殖阶段,并延伸到上下游产业中,有利于在牛羊养殖过程中统一标准、规范操作,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由于养殖过程是由农户承包经营,因此企业对农户的管理尤为重要,多数企业可以做到“五统一分”,管理水平相对较好;而目前我国各地专业合作社水平和农户个体参差不齐,对养殖户的监督、管理和服务也各有不同,管理水平相对较弱,质量风险最大。

四、推进牛羊产业发展绿色食品的建议

在牛羊产业发展绿色食品,既要遵从绿色食品基本审查程序,保证优质高效地推进绿色食品申报工作,同时要考量牛羊产业自身特点和产业发展,有效地识别审查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切实防范质量风险。

(一)完善审查许可制度  完备的审查许可程序和制度是有效开展审查、防范质量风险的保障。在对牛羊业开展绿色食品审查许可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应对申报企业基本生产水平和质量控制建立门槛要求,择优发展。如管理水平较好的公司自主经营模式、风险相对较小的草原放牧模式可优先发展,而个体经营模式、专业合作社模式有条件发展或不发展。(2)依据种植产品调查表、畜禽产品调查表、加工产品调查表,有针对性地收集申报材料,开展书面审核工作。(3)针对牛羊等畜牧养殖行业,充分征询行业专家意见,结合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程序,建立牛羊产品检查审核操作规范和现场检查规范,借鉴HACCP技术,增强审核有效性,突出重点进行材料和现场检查。(4)聘请行业专家、县级绿色食品检查员或县级专业管理人员作为技术支持,参与牛羊企业绿色食品检查、审核工作,着重对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养殖进行审核,把握饲料来源、疫苗、兽药使用以及生产过程记录等关键环节。

(二)加快绿色食品饲料产出  目前绿色食品认证饲料原料数量远不能满足畜牧产品生产企业发展绿色食品的要求 [7] 。加快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可为牛羊产品生产企业发展绿色食品提供来源稳定、质量可靠的饲料原料,也可积极探索和利用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变废为宝,作为辅助饲料。

(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水平体现在生产制度建设和执行过程中,将企业建立完善的生产制度并有效执行作为申请绿色食品标志的前置条件。(1)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养殖备案制度,建立健康养殖档案,建立“五统一分”的养殖体系。(2)生产主体应有生产记录,记录要有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参与监督。(3)生产过程应可追溯,包括母系追溯、免疫追溯等多个环节。(4)企业应有标准生产技术规程,且经农业主管部门认可。

(四)证前培训与证后监管  申报企业获证前培训及明确企业内检员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有利于申报企业系统全面地了解及掌握绿色食品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有利于申报企业在认证前期查找自身问题并即时改正,有利于申报企业在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后自觉地按照绿色食品要求生产经营,把控质量安全和质量风险。作为高风险行业,应对获证牛羊企业及产品重点监管,落实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年检工作需深入到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产品抽检和年检督导应将牛羊产业作为重点。

总之,牛羊产业发展绿色食品虽然面临着产业链长、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等诸多问题,但是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能够有针对性地推出相应的措施,就可以将牛羊产业发展绿色食品的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简介:乔春楠(1983-),工程师,从事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工作。E-mail:[email protected]。张宪(1978-),农艺师,从事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工作。E-mail:[email protected](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周道玮,刘华伟,孙海霞,等.中国肉品供给安全及其生产保障途径.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8(6):733-739.

[2]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统计年报(2011)[EB/OL].(2013-04-19)[2014-06-09]. http://www.greenfood.moa.gov.cn/zl/tjnb/2011/201304/t20130419_3438948.htm.2011.

[3]陈倩,梁志超,谢焱,等.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中国标准化,2010(4):38-4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EB/OL].(2012-07-30)[2014-06-09]. http://www.moa.gov.cn/zwllm/tzgg/b1/201208/t20120802_2814698.htm.

[5]韩玉龙.关于发展多功能绿色食品问题的探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4):31-3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471-2010绿色食品  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7]夏兆刚,谢焱.绿色食品畜禽水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研究.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3):25-28.

作者: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乔春楠 张宪 李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