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母子,为什么去旅行?

31.08.2016  13:04

  过去的一年里,跟我的编辑王玮小姐一起,断断续续整理《携一枚包子晃天下》这本书稿,其间,一直在想,究竟,为什么,我们母子要去旅行?

  我能想到的原因,大致如下。

  之一,为好奇心。包子这一代孩子,生活于和平年代,物质完备,精神安宁,基本上,已经不再有野心了。催生野心的动力和压力,在这一代孩子身上,已经荡然无存。这是好,亦是不好。

  没有了野心的孩子,至少,我希望,他还有好奇心,这是他生命的动力。

  我们的课堂教育,有着太多的规矩、标准答案、统一思路,这些东西,频频地在毁灭孩子的好奇心,走向的,是一条死路。而旅行,帮助孩子的好奇心,一再更新,让他们见识增长,眼界高远,胸怀开阔。作为家长,我是一直努力地鼓励这种好奇心的蓬勃生长。

  跟孩子一样,其实,人到中年的我自己,亦非常需要不断地更新我的好奇心。这个,亦同样的,是我的生命动力。谢谢天,好奇心这个东西,是越生长,越旺盛的。

  现在的世界,是全球村、世界人的社会,全球性的沟通,几乎发生在每一间办公室,每一张餐桌,甚至每一间卧室里,是一种天天会发生的、面对面的挑战。这种沟通,不是依赖于精熟的电子通讯技巧,亦不是依赖于流利漂亮的英语,更重要的,是依靠彼此之间,对不同民族文化、宗教、历史、政治、经济、思维逻辑的理解、宽容,以及尊重。广泛的旅行,让孩子,亦让我自己,慢慢增加这种涵养。

  所以,我们母子旅行,基本上不会去度假村,会尽量跟孩子一起,选择有意义的目的地。我记得,从小到大,让包子比较激动的那些旅行,是他6岁时候去的埃及,13岁时候去的缅甸,16岁时候去的阿联酋,17岁时候去的秘鲁,18岁的今年,去的斐济。

  之二,为快乐的能力。孩子的价值观,往往过于简单,他们受到家庭、学校、身边社会媒体的近距离影响,模模糊糊,草创起他们人生最初的价值观,比如,考高分,进名校,进五百强,当主管,赚大钱,做高官,等等。我非常不希望,我的孩子抱着如此单一、落后、自私、没有温情的价值观,过他的一生。在未来的人生里,他很有可能没有能力走在这条单轨的人生之路上,一旦偏离了这条路,他便失去了快乐。

  让孩子的价值观丰富起来,有两个比较直接的方法,一是阅读,二是旅行。

  阅读。小说,历史,科学,以及哲学,这些领域的阅读,帮助孩子扩大视野,看见古往今来,原来有那么多的人生内容,那么多的生存方式。

  旅行,让孩子活生生地触摸到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群,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奋斗与享乐。原来,人生有无穷的可能性,绝对不是单轨的。从小的旅行途上,我都努力教会小人,懂得看人,看当地各色人等如何鲜活地生活。今日之风景,昨日之历史,统统是当地的人造就的。顺便说一句,所以我,一向非常不耐烦,看见出门旅行的朋友们,拍一堆没有人迹的,明信片一样的风景照回来,洋洋得意地晒了又晒,这跟晒餐桌,一样让我倒胃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千古真理。人间的真理总是朴素的,读书与旅行,亦实在朴素至极。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阅读与旅行,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旅行,亦是要趁早的。

  因此,在旅途中,常常鼓励孩子尝试当地人的生活,在小理发铺子剪个头;尽量地利用当地的公共交通,学习与当地人共进退;晃菜市场,走贫民窟,吃路边摊。尽管,这些地方,并不是景点,亦没有游客。

  试试看,用当地人的思考方式,思考人生,常常发人深省。

  之三,为培育一些品质。旅途中,能够帮孩子培育一些家常生活中,不太容易获得的品质,而这些品质,是他们一生的必需品。

  比如,等待。旅途中,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等待,不是一切招之即来,好些时候,这种等待,漫长,艰辛,甚至绝望。学会心平气和地等待,学会在枯荒的等待中,不暴跳,不抓狂,不急不躁,坚忍,克难,是一种男人女人,都应该有的高贵。

  比如,取舍。旅途中,不可能带着所有的东西一起走,一定要学习取舍,什么放下,而且是立刻放下,什么带走。人生一辈子,不知要做出多少取舍的抉择,在旅途上,慢慢学起来,多好。

  比如,花钱和花时间。旅途上的时间和钱,都是有限的,为什么东西花钱,为什么事情花时间,要一点一点地学习。其实,人的一生,与钱,与时间的关系处理,决定了人一生的内容。

  比如,吃苦。这个就不需要讲了。

  最重要的,是学会孤独。旅途中的孤独,几乎是,旅途中最好的东西,它帮助我们远离群众,远离时代。有孤独,才会有独立思考。还有什么,比教会孩子独立思考更重要的呢?

  旅行,带孩子一起旅行,有说不完的好处,唯一的坏处,是太令人上瘾。

  所以,出门吧,带着孩子,一起出门。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