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房间地下室乃至阳台一角改造成工作坊 宝山出现“家庭创客空间”

07.07.2015  13:49


  空房间、地下室、车库乃至阳台一角,改造成工作坊——“家庭创客空间”正在沪上悄然出现。目前,宝山区命名的“家庭创客工作坊”已达到50家。业内人士表示,家庭是创客成长的摇篮,家庭孕育的创客最具活力,创客达人要从娃娃开始培养。

  “小创客”乐在其中

  一只既没有压缩机、也不使用氟利昂的环保冰箱,依靠半导体散热技术,短短5分钟,将常温的白开水变成了冰水……宝山实验学校初二学生郭希与是邻居眼中的“小电工”,在工程师爷爷的影响下,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如今,郭希与在自己房间一角,辟出了个“创客电子实验工作坊”,一有时间就在里面做实验。由旧电脑改造的水冷系统、DIY大功率2.1声道功放机、微波炉变压器改装成的电焊机,一件件创客作品在他手中呈现。他还在优酷视频上开设了“与希郭工作室”,今年当选了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行知中学高二学生贾淳博也创建了自己的家庭创客化学实验工作坊。家里为他腾出了客厅和餐厅的部分空间,烧杯、试剂等仪器设备一应俱全。他不仅是上海化学仪器一条街的常客,还是中国试剂网的买家。在他眼里,分子和原子都是有生命的个体,可以与他“对话”。面对不少同龄人觉得枯燥无趣的实验,他却痴迷其中,常常连续数小时观察实验情况。

  除了青少年,一批批老师、家长也成为家庭创客行动的参与者。随着住房条件改善,将闲置空间改造成“玩具间”、“工作坊”等家庭创客空间,日渐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家庭创客最具活力

  在美国,一半以上的家庭有工作间。这些位于车库、地下室里的工作间,曾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如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最初奋斗岁月都是从车库开始的。

  “大多欧美创客往往是从家庭走向社会的,基于兴趣爱好的‘自修自产自造’,成为创客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第一个创客空间“新车间”联合创始人李大维说。“而在我国,年轻一代的动手意识、实践能力和经验普遍不足,亟待提升。”宝山区青少年科学技术指导站站长吴强说,创客不仅局限于工程技术或智能硬件,包括艺术、手工等好玩、有趣的项目都可以成为创客项目,老百姓身边的“能工巧匠”也就是创客。他认为,家庭是创客成长的摇篮,从家庭走向社会、走向未来的创客,才最具活力。

  创客从娃娃开始培养

  “创客文化,要从幼儿园的娃娃开始培养。”吴强说。

  “在幼儿阶段,为孩子创造一个家庭玩具间,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也让亲子DIY成为一种时尚的家庭生活方式。”在倡导青少年“家庭创客工作坊”基础上,吴强还酝酿,今秋开学之际在幼儿园阶段推动创建“家庭创娃玩具间”,哪怕只是在阳台或飘窗上腾出一小快地方。家庭创娃玩具间,创客工作坊,加上区少科站创客中心、上海大学附属中学等一批学校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家庭、学校和区少科站”三级创客空间生态系统。“如果能鼓励区内16万中小幼学生中5%至10%的家庭参与,未来3至5年,宝山区有望诞生10000个家庭创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