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成小微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多个“瓶颈”制约发展

01.11.2016  21:10

提升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加速创新驱动发展,对推进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就本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与需求开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37家被调查企业中,约二成在2015年开展了创新活动,其中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最活跃。创新企业整体较年轻,创新活动丰富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人才留用困难、资金短缺、平台支撑薄弱等问题制约发展。

一、创新企业分布以及特点

1、近二成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最活跃

此次被调查的537家企业中,2015年开展过各类创新活动的企业98家,占近二成。从行业分布看,开展创新活动的小微企业相对较为集中,占比排前的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7.6%)、工业(25.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行业(13.3%)、批发和零售业(13.3%)(见图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开展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企业数占行业企业总数的比重高达54.0%。

图1  本市被调查创新小微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2、三类科技型企业创新积极,引领创新作用明显

在537家被调查企业中,本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册企业、相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孵化器培育企业共48家,占8.9%。其中逾七成企业具备上述两种及以上身份。2015年,以上三类技术企业中70.8%开展了创新活动,引领小微企业创新作用较为明显。

分类别看,2015年,园区注册企业中64.5%开展了创新活动;高新技术认定企业中74.9%开展创新活动;科技孵化器培育企业中85.0%开展创新活动。此外,不属于这三类的489家企业中,有超一成企业也积极开展了各类创新活动。

3、创新企业年龄整体较年轻,创业企业开展最积极

从企业年龄看,本市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整体较年轻。调查显示,开展创新企业平均成立时间9.1年,低于全部被调查企业1.9年,低于未开展创新企业2.5年。

从发展阶段看,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积极性最高。调查显示,创业阶段企业中开展创新的占28.3%,分别高出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企业6.6个和20.4个百分点(见图2)。

图2  本市被调查不同发展阶段小微企业创新情况

4、创新企业员工户均约26人,员工素质总体较高

调查显示,2015年开展创新的企业平均用工25.6人,比全部被调查企业多10.5人,比未开展创新企业多13.1人。

从年龄看,开展创新活动企业员工总体较年轻。调查显示,创新企业员工中,40岁以下员工占了近八成(76.4%),高出未开展创新企业24.3个百分点。

从学历看,开展创新活动企业员工学历较高。调查显示,创新企业员工中,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是32.3%和4.9%;而未开展创新企业中这部分人员比例明显偏低,仅为13.4%和0.8%。

从岗位看,开展创新活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较高。调查显示,创新企业员工中专业技术人员要占企业员工数的34.2%。其中研发人员占了近二成;而未开展创新企业员工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仅为11.5%。其中研发人员不及一成,二者均明显低于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

5、约四成创新企业获平台支持,获得资金支持最多

调查显示,在537家被调查企业中,2015年获取过各类创新平台支持的仅占11.2%。而在开展创新活动企业中有39.8%获得了各类创新平台的相关支持。其中近八成获得两种以上不同方式支持。

从支持方式看(可多选),创新企业中20.4%获得了资金支持,占比最高;其次是用房用地(19.4%)和信息服务(19.4%)。而未创新企业获取的支持则主要是信息服务、技能培训和用房用地等(见图3)。

图3  本市被调查创新和未创新企业获取平台支持情况对比

6、近二成创新企业采用“四众”模式,“众创”模式企业最多

“四众”模式指的是“众创”、“众包”、“众扶”和“众筹”,是依托互联网等方式出现的新型创新创业支撑平台。调查显示,在537家被调查企业中仅有4.5%采用“四众”模式,比例很低。但在开展创新活动企业中比例提高达16.3%,高出未开展创新活动企业14.5个百分点。

从采用模式看(可多选),开展创新活动企业中采用“众创”模式企业最多,占10.2%;“众扶”和“众筹”占比均为8.2%;“众包”最少,仅为1.0%。而在未创新企业中采用“众扶”、“众创”、“众包”和“众筹”模式的比例均低于1.0%。

二、创新企业活动开展情况

1、创新内容丰富多彩,开展产品(服务)创新内容最多

企业创新内容通常包括产品(服务)创新、组织(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和工艺(流程)创新等。调查显示,2015年本市创新企业涉及以上多种创新。从具体内容看(可多选),进行产品(服务)创新的企业最多,占60.2%;其次是营销创新(53.1%)、组织(管理)创新(50.0%)和工艺(流程)创新(43.9%)。

分行业看,工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三大创新活跃行业中,进行产品(服务)创新的占比分别达60.0%、77.8%和84.6%。

2、创新活动成效显著,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效果最好

调查显示,2015年本市企业创新活动成效显著。在98家开展创新企业中96.9%取得了各种成效。具体看(可多选),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效果最好,占55.8%。其后依次是增加产品(服务)品种(43.2%)、扩大市场份额(43.2%)、降低生产经营成本(36.8%)、提高生产效率(33.7%)、增加利润(27.4%)和改善工作条件(23.2%)。而3.1%未取得任何成效的创新企业均集中在企业规模相对较大的工业。

分阶段看,各发展阶段创新企业在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上效果均最好。此外,创业阶段企业在扩大市场份额上效果明显,高出平均水平3.9个百分比;发展阶段企业成效体现在增加产品(服务)品种上,高出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成熟阶段企业则体现在提高生产效率上,高出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

3、创新信息来源广泛,与客户交流构成重要渠道

调查显示,2015年本市企业创新信息来源广泛。具体看(可多选),创新企业中获取信息来源前三位的分别是:与客户(供应商)交流获得(56.1%)、信息媒体或展览会(36.7%)、企业内部信息(33.7%)。其他依次是:从竞争对手或其他企业获得(26.5%)、政府部门(26.5%)、从高新园区(23.5%)、行业协会(22.4%)、员工或熟人介绍(13.3%)、咨询顾问(13.3%)。

调研发现,小微企业中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册企业、相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孵化器培育企业,拥有较为丰富的平台资源,优势明显高于其他小微企业。这三类科技型企业获取信息最主要来源是从高新园区、孵化器获得,占比高达70.6%。

4、研发活动投入较高,独立研发是技术开发主途径

调查显示,2015年46.9%本市创新企业进行了各种研发活动。其中87.0%集中在工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中。

调查显示, 2015年进行研发活动的企业户均开展研发项目4.3项,户均参与研发人员10名,户均研发经费支出约200万元,人员和经费投入总体较高。48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册企业、相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孵化器培育企业,开展研发企业数占64.6%,户均研发项目4.7项,参与人员12.3名,经费支出约250万元,各项投入均高于平均水平。

调查显示,独立研发是小微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最主要的途径。在开展研发活动企业中,63.0%采用独立研发,32.6%采用合作开发。而采取购买技术和委托开发的比重不高,均占2.2%。

5、拥有知识产权过半,对产权保护环境改善评价高

调查显示,2015年本市开展创新的98家企业中, 48.0%拥有知识产权,主要分布在工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中。其中, 87.2%是自己研发申请获得,转让获得占8.5%,其他途径占4.3%。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83.0%没有遭遇过侵权;而遭遇过侵权的占17.0%。

调查中,当问及“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相比两年前的变化”时,近七成开展创新企业表示“环境明显改善或有所改善”,表示“没有变化”的占18.4%,表示“略有恶化”的占1.0%,另有13.3%表示“不了解”。

三、创新发展遭遇的主要瓶颈

1、人才留用不容易,影响创新活动稳定开展

人才留用困难、用工成本高是本市小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技术人员缺口大、流动性高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调查显示,过半被调查企业2015年有用工缺口情况。其中,逾七成表示急需专业技术人才;超七成企业2015年人均用工成本比2014年增加;20.7%认为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优秀人才短缺。此外,调研还发现,由于外地人才在沪面临户口、住房、子女上学等多重问题,生活压力较大,造成部分优秀人才流失,给企业创新带来困扰。

2、资金有限融资难,影响企业创新投入力度

小微企业本身资金规模有限,而一些创新活动周期长、风险高,生产设备、人才引进和市场推广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经费投入,往往存在比较大的资金缺口。调查显示,只有13.6%被调查企业表示2015年资金充足,创业阶段企业资金充足率仅为6.7%。而小微企业由于有形资产少,缺乏贷款抵押或担保,经营稳定性差等,造成银行贷款等融资困难。调查显示,在开展融资活动企业中,24.7%没有融到任何资金,另有31.2%融到部分资金,但所融资金占所需资金比例不及四成;另有42.9%表示2015年企业融资成本比2014年上升。资金因素成为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重要因素。

3、平台支持较薄弱,阻碍创新产品研发推广

近年来,本市支持“双创”支撑平台的各项政策不断出台,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小微企业开展创新活动能力。但由于各类支撑平台尤其是社会资本创办的平台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承载能力和覆盖面有限。调查显示,537家被调查企业中,获取过各类平台支持的仅占11.2%;采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模式的企业仅占4.5%。小微企业自身资源有限,又缺乏创新平台有效支持,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在产品研发和后期市场对接上困难重重。

4、企业了解度不高,影响创新政策实施效果

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但本市小微企业对政策的了解度普遍不高。调查显示, 66.7%被调查企业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表示“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表示“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的为6.7%,另有16.2%表示“一般”,10.4%表示“说不清”。

企业对政策缺乏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本市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调查显示,在企业对“双创”相关政策落实效果评价中,表示“很好”或“较好”的仅占30.9%。认为影响政策落实的主要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够的企业占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