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要活在与观众的交流中

20.04.2015  15:10

  由上海京剧院参与出品的京剧电影《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上周六在清华大学举行首映。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在莘莘学子的掌声中说:“让民族文化艺术走向青年,是我们京剧人乃至文艺人的责任和使命。

  “对京剧感兴趣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不多,这是京剧推广最大的命门所在。”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表示,作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京剧除了要有优秀的作品,还要有坚实的观众群体。在不断传承经典,打造优秀原创作品的同时,如何创新传播手段,让京剧走进年轻观众,是目前上海京剧院改革的重点。“这需要不断创新传播方法,把静态的、单项的输入变成互动的、有趣味的、活态的传播。

  1995年,上海京剧院启动了“京剧走向青年”工程。单跃进说:“我们到大学去演出,不仅是上海的高校,还去了北京,当时被称作‘冬天里的一把火’,在校园里燃烧起来。”正是因为有了京剧走向青年的带动,后来才有了昆剧、民乐、交响乐等走进青年、走进校园。二十年过去了,把优秀作品奉献给青年人的目的始终没变,但传播形式却在不断升级。“我们把它叫做‘系统升级’。时间久了,系统要维护,传播手段也要创新。

  之后,上海京剧院又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比如已持续了七八年时间的“京剧followme”活动。它面对年轻白领,让艺术家走下舞台,教观众唱念做打,改变了以往讲坛、演出的单方面输送,变成了互动的趣味形式。除了“京剧followme”,还有京剧公开课。借用公开课的形式,融入真人秀元素,扩大传播效力。单跃进说:“戏曲传承不应只是剧目和人才的传承和创新,离开了观众群体的存在,就像是进了博物馆。我们不愿意做静态的博物馆陈列,而是要做活态的传承。让戏曲活在与观众的交流中,活在城市的文化格局中,进得了校园,也蹲得住殿堂。

  上海京剧院运用现代的传播手段,不断升级传播方式,在与传统媒体加强合作的同时,也试水自媒体。单跃进表示:“剧场再大,也容量有限。我们这一轮院庆演出都通过央视戏剧频道播出,很多人尽管没有能直接进剧场感受,但也知道具体情形,微博上讨论得很热烈。”上海京剧院微信公众账号开通以来,不断探索轻松、活泼的方式与观众交流互动。前不久,上海京剧院新家落成,工作人员对于“周信芳戏剧空间”的英文名字大伤脑筋。单跃进提议,索性在微信平台上公开投票,让观众出谋划策。没想到,消息一发布,就引来200多人踊跃参与。

  去年底,为纪念京剧大师周信芳诞辰120周年,上海京剧院和上海地铁联合主办主题活动,10号线还同步开行周信芳文化“专列”。单跃进表示,把京剧跟大众交通工具结合,“可以说很‘混搭’,能带来很大的宣传效益。但出新出奇不是必备层面,最关键的,还是靠作品本身来说话。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