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三代戏剧艺术家畅谈: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精品

01.10.2016  19:10

原标题:沪上三代戏剧艺术家齐聚畅谈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精品

  东方网10月1日消息:前天下午,近百位沪上老中青三代戏剧艺术家齐聚市文联文艺大厅,座谈交流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的体会,庆祝上海市戏剧家协会成立60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上海在推动戏剧艺术繁荣过程中,对传统艺术的继承是“初心”,也是基础。昆剧表演艺术家张静娴介绍,为使上昆成为中国昆曲艺术传承弘扬之地,团里在制定“一团一策”改革方略时,特别提出“昆曲学馆”,率先在全国戏曲界启动3年向老艺术家、非遗传承人抢救学习100出经典折子戏、6台大戏的系列工程。上海淮剧团正规划推出“三星工程”,即以梁伟平为代表的艺术家“巨星工程”、以邢娜为代表的优秀中青年演员“明星工程”和刚从戏校毕业的淮四班整体培养“新星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主任华雯回忆起自己创作《挑山女人》,“一开始也都是想象中的形象,贫穷、瘦弱、压抑,但当我见到生活中的原型汪美红的一刹那,完全颠覆了之前的想象。”华雯感慨,只有跳出固定思维的藩篱,贴近生活和群众,才能创造出符合实际的艺术人物形象。

  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必然是精品,而精品的打磨也离不开戏剧批评,努力提高戏剧批评水准是当务之急。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提出,戏剧批评应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