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宝石真伪,并非都是高精尖 华理“3•15慧眼鉴宝”活动普及宝石鉴别技巧

16.03.2015  12:09
      辨别宝石似乎是一门高大上的学问,不过学校宝石检测中心的刘学良博士说:“只要用心学习、积累经验,你也行!”  


图片说明:讲座现场

        3月14日上午,上海市教委新闻办、我校党委宣传部、腾讯大申网联合主办了“慧眼鉴宝”活动,通过宝石专家讲座、为观众现场免费鉴宝等形式,向市民普及宝石鉴别技巧。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副处长冯艾、腾讯大申网行业中心副总监赵丽雅等嘉宾出席了活动。        活动在和平楼第二会议室举行。现场座无虚席,100余人聆听了刘学良博士所作的讲座。在现代社会,鉴别真伪因为有了科学仪器而变得更为方便。但是,在购物、淘宝的现场,仍然主要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刘学良认为,通过观察可以实现大部分内容的鉴别,但是观察能力需要有一个逐步的积累过程。主要的方法是多看、多学、多思。细微的特征、真假的区别必须多次观察过,才会成为储存在头脑中的经验。经验越多,鉴别的能力也就越强。刘学良博士总结出5种常见的购买陷阱:合成品及处理品当天然的卖;低档的冒充相似的高档品;混淆概念(玉石、宝石;硬度、火彩、颜色;产地或合成公司;18KGP等);以旅游或中奖的方式销售;证书与销售的产品不符。其中混淆概念包含多种手段,比如:使用“玉石”、“宝石”等抽象名称,用硬度、火彩、颜色来迷惑消费者,把产地或合成公司与宝石名称混为一谈,用“18KGP”等标识让人产生“18K”的错觉。事实上,对于宝石名称在业界有明确的要求,只能用“斐翠”、“和田玉”等具体名称,同时“和田玉”这样的名称也与产地无关,而只代表一种类别。硬度、火彩、颜色等也并不是数量级越高的越真。刘学良还就学习、收藏、市场开发和诚信经营等投资宝石的四步曲进行了介绍。       在现场鉴宝环节,带着宝贝的人们排起了长队。通过微信上墙,现场听众也提出了大量问题,刘学良博士一一作答。       活动中还举行了即时摄影比赛。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杰等组成专家评审团,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王杰对获奖作品一一作了点评。活动引起沪上多家媒体的关注,对活动进行了现场采访。当晚,东方卫视和上海新闻综合频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新闻报道。       我校宝石检测中心建立在学校材料学学科和分析测试中心的基础之上,是华东地区首家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中国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国家级宝石检测权威机构。我校材料学学科是国家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11”重点和上海市重点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