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网]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张祥开慕课课程 用真实故事谈文化软实力[图]

18.09.2015  10:33
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名誉院长、博鳌亚洲论坛首任秘书长张祥教授

全国首门与文化软实力相关的慕课课程——《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将于2015年9月21日正式上线,该课程共23课时,通过“好大学在线”慕课平台向高校和社会免费开放。    

高校学生在完成课程及练习、课内讨论及线下考试后,还可获得相应学分,课程前期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试推行后受到学生热烈欢迎,目前已有上海交大等全国近70所高校认可该课程学分。    

该课程主讲、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名誉院长、博鳌亚洲论坛首任秘书长张祥教授,为中国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留学生,足迹遍布全球一百个国家和地区,曾经担任多项政府要职,亲历了中国加入WTO、上海第一条地铁开建的历史性谈判。    

9月16日,在上海交通大学,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与张祥教授进行了对话。    

澎湃新闻:在此时推出《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这一慕课课程,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祥:

推出这门课程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早在2013年,我就根据我多年经济外交的经历,写了《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相关国际谈判,以及我对构建和提高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思考。这本书的影响力比较大,专家学者以及读者都给予了很好的评价,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中国公共外交的先驱赵启正说:“此书以深思熟虑、货真价实的学问和身经百战的亲历案例为基础,再加之文化软实力视角而形成系统性理论。此书的特点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来说明文化软实力与经济活动并行的重要性。”    

我国目前已经跃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领导人根据全球形势的深刻变化,提出新世纪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当今迫切需要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国际视野、对中国发展有正确的战略考量的高端人才,在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对外交往上取得新突破,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意识形态等软实力的竞争,但我们在包括国际商务活动在内的国际交往中,并没有掌握与经济实力相当的话语权。    

慕课这一形式比较新颖实用,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文字、音频和视频的综合运用,中英文字幕的配备,可以让全球所有有兴趣的人都来了解和学习各种丰富课程,《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课程尤其适合作为各大院校及有学习需要的在职人员作为扩展视野、培养基本人文素养的通识课,提供多元的通识课程是国际上培养全方位人才的普遍做法。我们应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编写我们自己的教科书,创造性的做好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    

澎湃新闻:全球有海量的慕课课程,您的这门课“新鲜”在哪里?

张祥:

大家都爱听故事,我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积累,这些简单的故事背后是我对人生的一些思考。我的这门慕课课程就是在讲真实的故事。    

我在全国做了很多场报告后得出这样的经验总结:大学生们并不是不爱听报告,而是不爱听没有新意的、信息量少的报告,如果从真实经历出发、讲得生动有趣,大学生个个爱听、爱提问。我在全国包括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在内的不少著名大学做报告时,会场里挤满了学生,过道里都坐满了人。我讲三四个小时,也没有人中途离场,现场气氛热烈。    

谈判其实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又和每个人的生活相关联。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交织着一部谈判史,当今的时代更是一个谈判的时代。影响谈判的因素很复杂,但隐藏在深处的,却常常是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中国学生应该增强这方面的培养和教育,而不仅仅是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我的这门慕课课程,我总结为有五大亮点:内容原创性强;课程体例新;倡导民族文化自信;视野开阔,融汇中西;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有深层次考量。    

澎湃新闻:您会讲哪些故事呢?可以提前“剧透”一下么?

张祥:

我这本书里讲了一百个真实的故事,比如上海地铁的世纪谈判,比如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谈判时的故事,比如基辛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背后的故事,小费故事,再比如各国的礼仪差异:点餐的礼仪,红酒的品酒礼仪、参加国宴时的礼仪等。通过讲故事,说明隐藏在交流活动背后的文化的重要性。    

与其他国家交往,要学会讲故事,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故事是哲学的载体,故事往往离真理更近。    

现在都讲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呢,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大力发展中国当代文化。具体到个人层面,一要有专业知识,二要有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亮点,但应该辩证的看待其中的中庸思想。    

美国对于中国的影响主要有三“”:电影大片、芯片和薯片,电影大片主要是从文化和价值观层面影响中国人,芯片是从科技层面发挥影响,薯片则是指饮食等西式生活方式对中国人的影响。    

澎湃新闻:听说您为了让文化软实力慕课课程呈现出最好的效果,第一遍录制不满意,又重新录制了一遍,另外第二门慕课课程也已经在录制中了?

张祥:

既然是全国首门文化软实力慕课课程,我希望能呈现出完美的效果,让学生和社会大众爱看,所以重新录制一遍也是我自己提出来的。    

我根据这些年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思考,一共写了四本书:《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国际商务谈判:原则、方法、艺术》、《转型与崛起--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服务经济》、《机遇与挑战: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我的书都是我深刻思考后写成的,我不愿意走捷径写一些速成的书,而是希望能够真正有所思考,能给大众带来启发。    

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的慕课课程已经录制完成并与大家见面了,我现在还在录制第二门慕课课程《转型与崛起——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服务经济》,预计今年年底也可以上线。    

澎湃新闻:您亲历了中外不同教育体系、教育理念,对学校怎么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有着深刻思考,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留学生,对于现在的低龄留学热,有什么看法?

张祥:

我是在中美两种教育体系中滚过的人,我对现在流行的美式教育和苏联式教育有过研究,在我看来,美国教育像一盆水,洒出去后,大部分都能洒到,有的地方洒得多,有的边角地方却洒不到,美国学生知识面宽,但教育深度有限;苏联教育是打井,井可以打得深,但毕竟开口太小,到一定深度就很难继续下去,苏联教育可以培养非常专业的人才,但因为基础较窄,学到一定程度难以有更大突破。美国教育对专业看得不是很重,所以本科读工程、研究生可以转金融,苏联教育则更讲究专业。中国的教育体系受到苏联的影响比较大,重分数,重专业,忽视了基本人文知识的学习。    

我并不赞同低龄留学,中国教育虽然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基础教育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所以BBC关于中英教育对比的纪录片才会在近期引发热议。中国学生基础教育的素质高是得到全球公认的,但是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就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还是活跃度和创新氛围不够,中国教育应该对此做出改进。    

低龄留学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美国的幼儿园和小学玩的时间太长;如果中国的孩子去美国低龄留学,私立学校的学费抑或家长陪读,代价都不菲,经济压力比较大;另外,美国的社会很复杂,一些学校的校风并不好,比如毒品、枪支等都是些隐患。如果中国学生是在大学阶段再出国留学,会更合适一些。那个时候,学生有了自理能力,也有了判断力和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中国要强大,不能只靠外来的东西,而是要博采众长,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让自己强大起来,文化软实力此时就更加重要。中国真正强大的标志,是人民对中华文化有信心、决心和信赖。    

来源:澎湃新闻网 2015.09.17    

原文: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张祥开慕课课程,用真实故事谈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