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路紧抓更新契机:驻足"有爱转角" 寻觅"惊喜阳台"

20.12.2015  08:48

原标题: 驻足“有爱转角” 寻觅“惊喜阳台”(附照片)

经过改造,愚园路安西路转角处的长宁区工人文化宫门口成了各类文化体验活动、公共艺术品置放的上佳场所。 本报新媒体中心 张挺摄

  东方网12月20日消息:在1918年的上海地图上,这里有一座名为“愚园”的私家花园。此后近百年,这里经历了旧上海的“租界繁华”,听够了上世纪50年代老洋房里“七十二家房客”的喧杂,也经受了1980年代破墙开店的热潮,与最初的那份温婉风雅渐行渐远。

  然而,沉淀下来的风韵终会在有心人的爱抚下散发开来。

  两位金发碧眼老外的突然造访,打破了愚园路许久以来的沉寂。

  近日,大洋彼岸WeWork(联合办公)的两位创始人专程打“飞的”直奔愚园路上某创意园区,商谈合作事项。他们中意的是梧桐树下、小巷深处的源源灵感和“腔调”。

  外界好奇的眼光聚焦到这条永不拓宽的小马路上。

  愚园路,这个名字是适合“望文生义”的。在1918年的上海地图上,这里曾有一座名为“愚园”的私家花园。时过境迁,愚园路先后经历了旧上海的“租界繁华”、上世纪50年代老洋房里“七十二家房客”的喧杂、1980年代破墙开店的热潮……有着百年历史的小马路与最初的那份温婉风雅渐行渐远。

  紧抓此轮城市更新契机,愚园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表达——梳理人文历史、改造街区空间、丰实文化气质。

  洗净铅华的愚园路,翘盼荣光重归。

   腾挪空间,营造“有爱转角

  彼时,愚园路一度是上海西区的高级住宅区。延至今日,这儿老洋房多、弄堂多,而绿化景观少、公共活动空间相对稀缺。

  没有路人驻足、少了文化逗留,就难言自身气质。

  愚园路将更新的第一步做在了“腾挪空间”上:改造小尺度空间,营造更多“有爱的转角”。

  愚园路安西路转角处的长宁区工人文化宫,门口曾是商铺台阶和停车位。此次改造中,这儿被全部拓平,增加了大面积绿化、铺设防雨木条,还增设了一大排太阳伞和休闲椅凳,方便路人逗留休憩,也成了各类文化体验活动、公共艺术品置放的最佳场所。

  更多原本封闭的空间向路人开放。创邑国际园门口,有一片38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这一次,企业主动拆除围墙,将停车场改造成开放式耐踩踏草坪。在成功举办了一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音乐会后,草坪爵士音乐节今后也将定期在此上演。

  “舍出这样一片场地,吸引人气集聚,提升街区品位,最终获益的还是企业。”创邑园相关负责人看得长远。

   “调慢”业态,延承优雅文脉

  作为曾经的政要名流集聚地,愚园路上有着诸多有故事的老宅,比如王伯群故居、《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联安坊、董竹君故居,等等。但在终日车马喧杂下,这些有味道的房子和故事,被遗失在街角,相忘于江湖。

  目前的愚园路,沿街小商铺林立,售服饰、卖早点,仅能满足茶米油盐的调调。如何“调慢”街面业态、延承优雅生活文脉,成了愚园路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

  就在创邑园马路对面,一幢老洋房的一楼,一场名为“社区医院”的空间艺术展刚落下帷幕。来自九个国家14位艺术家的绘画、雕塑、装置影像作品,展示着城市空间中医疗与社会个体所发生的种种关联及思辨。正是在此轮更新中,这处100多平方米的沿街场地被调整出来,固定用作艺术家国际交流空间。

  更多的“慢店铺”将陆续在此“安家”。

  据介绍,此次主导愚园路整体更新的长宁区政府,动员区国资委下属企业带头示范,主动调整沿街业态,从而引导、助推市场的跟进、集聚。

  目前,区少年宫沿街的部分物业率先启动,引进艺术工作室、独立书屋、生活美学体验店等。让驻足愚园路的人们能多迈几步、多停留几分钟,重拾愚园路的精彩故事,感受愚园路的生活美学。

   街巷里弄,讲好“愚园路故事

  弄堂多、巷子深,这是愚园路有别于其他小马路的显著特征。

  愚园路最终走向何方,最有发言权的还是这里的居民。此次更新中,弄堂内外综合整治也是重要一环。

  比如,区少年宫旁的1210弄,原先弄堂口与街面齐平,阻隔了两侧的公共绿化活动空间。此次整治中,该弄口回缩数米,并在一侧增设了保安室和垃圾箱房。弄内公共设施完善了,两侧公共空间丰富了,居民们对“实惠而便利”的整治更新表示认可和支持。

  在丰实生活功能的基础上,更多街巷转而成为讲好“愚园路故事”的新载体。

  据透露,下一步,相关部门将与居民协商,尝试使用街巷里弄的转角处、已承租的二楼空间,或临时借用居民阳台,来安排符合街区特性、空间错落有致的丰富表演。比如:午后沿街阳台突然飘来悠扬的萨克斯声,或是黄昏街角处突然快闪出的小提琴独奏,等等。让慢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惊喜,重启愚园路的繁华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