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戏剧悬念显纪实风格 沪产获奖剧《领袖》

04.10.2014  15:38

  ———观沪产“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剧《领袖

  由上海SMG、新文化等出品重大革命历史剧《领袖》正在电视剧频道热播,这部刚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36集电视剧,选取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即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到长征危急关头召开遵义会议这一段风云历史。

   脉络清晰有悬念

  这部沪产革命历史剧视野开阔、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矛盾复杂,既有残酷悲壮的战争场面,又有敌我双方领袖人物的斗智斗勇;既有我党我军高层内部激烈的路线斗争,又有蒋介石与地方军阀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既有共产国际以及王明、博古等人脱离中国实际的瞎指挥,更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袖人物对中国革命之路的苦苦探寻。

  尽管如此,《领袖》依然显得脉络清晰,主线突出。该剧一开场,就紧紧抓住黎川失守这一败仗,李德和博古愤然要枪毙萧劲光,毛泽东、周恩来等积极劝阻、营救,由此表现教条主义的瞎指挥给红军和苏区带来的惨重损失。在这生死关头,是继续听从洋顾问李德脱离实际与敌人硬拼打阵地战,还是听从毛泽东等人的正确建议,扬长避短与敌打游击战、运动战?围绕这一冲突,敌我双方一系列历史人物陆续登场,既有戏剧悬念,又显纪实风格。

  历史写实有揭秘

  《领袖》是一部严肃的历史正剧,该剧许多故事都有真实的历史依据。如第五次反“围剿”,敌我双方是两个德国人在指挥。博古重用的李德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过3年,只有街垒巷战的经验;而蒋介石聘用的总顾问塞克特曾任德国陆军总司令,被誉为德国“国防军之父”,两者对比,已有高低。面对党内不同声音,博古、李德一意孤行,总参谋长刘伯承被贬为五军团参谋长,邓小平受到“最后严重警告”处分……博古、李德还用中央名义通知周恩来,要他陪同毛泽东去苏联养病,从而把他们调走;毛泽东还险些被他们从随军出征名单中圈掉……幸亏这些排斥毛泽东的计划没有得逞,否则历史将可能会重写。

  在遵义会议上,尽管“”倾错误已受到批评,但政治局常委分工,毛泽东是周恩来指挥军事的助手;随后,周恩来多次举荐毛泽东负总责。在苟坝会议上,毛泽东与周恩来的角色才发生变化,毛泽东由此成为领袖。这段故事世人知之不多,但电视剧却有详尽细致的展现,十分新鲜。

   危难之际终转折

  电视剧《领袖》真实深刻地展现了王明、博古、李德等人的“”倾错误给红军、苏区带来的惨痛损失———不仅丢失了中央苏区,湘江血战更使红军伤亡过半,连与共产国际联系的电台也被炸毁,党和红军命悬一线。

  在血的教训和残酷现实面前,在失去与莫斯科联系的“断奶期”中,我党我军终于在痛苦中开始了对领路人的重新认识和选择。遵义会议终于使历史出现了转折。荧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人登上山巅,感慨万端,一代领袖集体信步而行,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