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上海交大陈锡喜: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切入点是四个正确认识

18.12.2016  22:08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总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以及分析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切入点和所应遵循的规律。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四个提高”,即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是“四个正确认识”,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以及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三个规律”,即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性质以及立德树人这一高校的立身之本。而切入点的选择和规律的遵循,则与目标的实现存在着内在统一关系,即切入点的选择,决定了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而规律的遵循,则提供了从切入点到目标实现之间的正确途径。因此,把握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对于有效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作用重大。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个正确认识”的切入点,是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经验的坚持和发展。    

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中,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是“四个正确认识”的核心。因为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大局和把握未来发展大势,需要两个坐标:其一,是从历史到现实的纵向坐标,从中体现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即中国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成就、以及今天还存在不少困难和矛盾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其二,是中国同世界关系的横向坐标,即中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历史性变化?而这两个坐标的确立以及交叉,正需要引入第二个“正确认识”,即“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有了这两个“正确认识”,才有可能引导大学生把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意识,并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从“四个正确认识”切入,才能真正达到“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目标。因为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大局和把握未来发展大势,需要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的理论思维和科学的价值导向,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而要让大学生真正达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这“四个认同”的政治觉悟,是需要奠定在理性的基础上的,这样才能既克服没有自信的妄自菲薄的心态,又避免盲目自信的妄自尊大的倾向,这一理性的基础,同样是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正确认识;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和文化素养的提升,需要以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为坐标来融通古今中外,这也需要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    

把以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为核心的“四个正确认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既遵循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也遵循了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为它不仅满足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成才的意识形态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从而能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多有自己的成才理想和职业理想,但这一大潮也带来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如何在多元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冲突中,做到既不至于陷入迷茫状态而丧失自我,又不至于完全沉浸在自我之中而无限膨胀,而是寻找到对自己的正确定位,从而确立成才理想和职业理想,并找到达到理想的正确途径,这需要有对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正确认识,而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方面切入和尽力,就找到了党和国家意识形态需求和大学生成才需求的契合点。    

上海交通大学近些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在形势政策课方面有很大突破,即以“读懂中国”为核心理念构建形势政策课体系。这既打通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又融通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给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即如何以帮助大学生“四个正确认识”特别是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为切入点,重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突破仅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理为框架,以培养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以落实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要求。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陈锡喜)  

来源:光明网 2016.12.16    

原文: 四个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