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哲社重大攻关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开题会顺利举行

28.02.2017  19:18

1月7日,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高德毅领衔的教育部哲社重大攻关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开题会在我校长宁校区圆桌会议室顺利举行。

 

开题会现场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潜涛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杨晓慧教授,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李忠军教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韩喜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王永贵教授,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解超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胡宝国等出席会议。课题组首席专家、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教授,上海大学忻平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李江教授、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淑慧、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国娟教授等子课题负责人,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闵辉,以及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课题组成员出席会议。开题会由我校科研处处长孙万怀教授主持。

我校校长叶青教授代表学校致辞。他说,这是继我校党委书记曹文泽教授作为首席专家投标的“新形势下加强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研究”获得立项后再次获教育部哲社重大攻关项目立项,高书记领衔的重大攻关课题正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内容,提出360度德育“大熔炉”全方位、立体化育人理念和课程思政“双注重”教学模式创新,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了学理支撑,相信课题组一定能取得重大突破,产出一流成果,产生广泛影响,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政策建议和实践探索经验。

高德毅从课题研究的出发点、研究思路、实践基础、预期效果和推进的基本路径等五个方面对课题研究方案的顶层设计作了介绍,对设定八个子课题的背景、思路、基础、课题研究目标和推进方法等作了报告,着重介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显性思政课程与隐性思政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社会实践、互联网运用的课程组织形式研究”三个拟重点攻关问题和重点突破。他希望通过上海各高校的协同攻关,形成育人合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

专家们分别对课题的框架设计及后续待研究的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高德毅代表课题组回应了专家的问题,感谢教育部及专家给予课题组研究机会,感谢各位与会专家所提出的宝贵指导意见和建议。他表示,会进一步消化、吸收、学习各位专家提出的有价值的建议,进一步完善课题计划、路线图、技术方法等课题方案,进一步聚焦重点问题和重点突破的方向,不断努力。

徐艳国在讲话中感谢上海一直以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积极探索,并对课题定位、内在逻辑、突破点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表示,课题应从更高的起点出发,立足更高的高度,紧紧围绕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主要求,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入,先搞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核心的“思政课”,解决好“四个自信”问题,发挥好主渠道课程的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谈延伸、拓展的问题,要保证“存量有亮点,增量也要有亮点”。徐艳国指出,在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中,所有课程都要发挥育人功能;从专业知识教育的角度,从思想引领的角度,从价值塑造的角度,朝着一个目标来干,这样才能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好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它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课题研究不能仅局限在“思政课”上,要作为破解习总书记说的“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这样一个重大课题来做;从高校办学、治校、育人工作的全方位思考着眼,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做。他希望从全局考虑,通过研究进一步推动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来源 |科研处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字 |丁海林    摄影 |于志伟 蔡鑫    编辑 |熊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