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新政全面开放 洋快递进场将引发新一轮洗牌
快递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匹黑马”。而目前,这个行业正遭遇政策倒逼。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开放国内包裹快递市场,对符合许可条件的外资快递企业,按核定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发放经营许可证。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快递拥有成熟的经营模式,一旦其借助新政“东风”加快完成网点布局之后,与本土快递的竞争可能导致一轮新的洗牌。
滞后的经营模式已吃不开
今年上半年,上海快递业务量共计5.9亿件,快递业务收入共计165亿元,市民人均快递使用量达24.4件。从业务量来讲,我国已成为快递业第二大国,但盈利能力与国外巨头相比仍差距较大。数据显示,目前外资快递市场份额只占5%,但收入份额达到了近20%。
我国本土快递企业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消费者对延误、丢件、损毁等方面的投诉率居高不下。事实上,如今的快递行业与刚刚兴起时的上世纪90年代相比,“几个人,一门电话,一叠封套”就能创业的草莽时代早已不同,已经开始进入“快鱼吃慢鱼”、“大鱼吃小鱼”的白热化竞争阶段。一些中型快递公司或盲目扩大加盟点以收取不菲加盟费,或采取低价竞争,这样的经营模式早已吃不开了。近几年已先后有星辰急便、DDS、能达速递等快递企业倒闭。
这也是洋快递跃跃欲试中国市场的原因。
“鲶鱼效应”消费者最终得益
事实上,洋快递也不是这次才被允许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很多年里,部分洋快递已经被允许踏入中国市场,他们只侧重于承接国际快递业务或某些有特殊要求的小众业务。
有人过分地担心洋快递的进入,其实这种担心没必要。首先,快递这一行对本土化的要求比较苛刻,必须有足够覆盖面和覆盖精度的网络。其次,本土快递通过近几年洗牌,已经涌现出顺丰、“三通一达”这样的规模企业,他们不仅能够投巨资建区域性分拨中心以及统一的信息平台,从而降低全网运营成本、提高快件周转效率,而且在O2O便利店、智能化快递收取箱、微信揽件等创新领域开始了大胆尝试……
当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最终往往会实行中国化策略。洋快递带来的“鲶鱼效应”,让行业竞争更充分,最终受益的是每一位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