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快递业节后引发700起投诉 丢件、假签收问题频发

27.02.2017  20:04

  春节过后,多家快递公司在遭遇大量快件挤压,无法及时派送后,又引发近700起投诉,集中在丢件、假签收等问题。快递企业缘何会接二连三发生问题?请听报道: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催生巨大的快递服务需求。以上海为例,2015年全市快递业务量只有17亿件,2016年增长到26亿件。业务量大了,从业人员却没有跟上速度增加,导致人手紧张,快递员的工作量在几年间翻了几番。

  [(你现在一天要送多少票)一天的话100多件,200票。(几年以前呢?)几年以前也就是几十票件吧。]

  本来就人手不足,近年来快递员还遭遇其他行业挖角。根据上海市快递行业协会调查,快递员的平均月薪在4000元左右。不少快递员选择节后跳槽到外卖、建筑等企业。申通快递上海公司副总经理余浩无奈地说:

  [我们的结算是按月来结业务员的工作,包括美团,饿了么,他们的结算模式是按单结的,他那个来的直接,送一单的价格又比较高,我们送快递1块或者1块多的价格。]

  市快递行业协会秘书长高镇海分析,从业人员跟不上,电商各种造节,企业没有预估到春节后的大量需求是引发这次快递矛盾的主要原因。

  [今年集中的量要接近双十一了,明年肯定不会出现这种很被动的局面。一个用科技的方法来解决劳动力问题,第二个和电商分流问题,你不要集中发货,像双十一一样,你分开。第三个要公告,和用户说你们不要集中在这时候期望值很大,分流发货。]

  本来,快递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年初出现用工荒是常见的现象。为何今年情况尤其突出?这与快递行业的用工方式有很大关系。业内人士“爆料”,快递员门槛低,保障差,大多数新招人员都没有劳动合同和五险一金,这也导致对员工的保障和约束均很低,人员很容易流失。

  [我们招10个人,1个月后就可能都走了。]

  除了人的原因,快递企业在高速发展同时,还忽略了自身管理上的问题。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认为,目前快递企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有必要在流程服务等各方面做更好更深的改进。

  [其实我们这些快递公司都不是小公司,是大公司,他们实际上是有相关的管控,一些后续服务,但是我们清晰的看到,他们一些在业绩评价,一些流程管控,在售后服务上,完全不抗压,只要出现了一些人员的变动,单量的增加,他们马上就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高镇海坦言,加盟机制让各网点无法完全执行总部的各项措施。

  [加盟企业最大的优势是最少的钱最大的效果,但是执行力打折扣。加盟的企业有好中差,层次不齐,有比较实力强的,有中的,有小的,这些会对整个公司的运作有一些影响。要总部来协调才能动。]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虽然相关行业法规已相继出台,对快递行业的经营管理、服务标准、处罚条款等做比较详细的规定。但在具体实施中却遇到问题,邮政部门没有办法对每家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进行实时跟踪。从收件、包装到运输、签收,物品到底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很难监控。因而多数违规企业并未受到处罚,违法违规的成本低。监管除了邮政部门,还需工商、公安、行业协会等各方共同发力。明确商家、快递公司、快递员的三方责任,避免互相“踢皮球”,一旦发现违规违法行为,从严处罚。

  以上由东广记者车润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