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企业携“工业4.0宝贝”来上海对接

03.08.2016  10:04


  第二届中德“工业4.0”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中德高科技投资对接会,昨天在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举行,中德专家齐聚一堂,展示体现“工业4.0”理念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及生物医疗、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高技术产品,推进德国企业与上海企业的合作共赢。上海产研院副院长石谦表示,在德国技术产品中寻找适合在沪落地合作的项目,是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
  德国环保与建设安全部原部委主任夏夫豪森说:“我们在制订发展路线图的时候,要把目前所具备的要素都考虑在内,并且抓住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机遇。”提出“工业4.0”理念后,德国政府开始通盘考虑许多城市问题,如能源、环境、交通、食品等,通过智能电网优化、城市智能交通管理、安全管理、大数据应用,打通各个部门的沟通壁垒,有效利用资源,制订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夏夫豪森希望上海与德国加强合作,启动一批智慧城市中试项目,这不仅能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而且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届中德“工业4.0”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中德高科技投资对接会举行。(杨怡 摄)
  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分会会长、西门子移动通讯部门原总裁科豪伊塞尔介绍了他发明的网络式电池储能解决方案。在这个方案中,每家每户可以购买售价较低的电池组和光伏设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后,储存起来。通过互联网,各个用户产生的“绿电”数据都会上传到一个平台上,由后者进行数据分析和运营管理,还能进行能源交易。在能源储存技术方面,目前较为常用的是铅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则是钠镍电池。科豪伊塞尔认为,网络式电池储能解决方案可以在中国应用,打造家庭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为城市环保做出贡献。

  科豪伊塞尔介绍网络式电池储能解决方案。(杨怡 摄)
  德国VMT公司代表尼特迈耶尔以一张飞机3D模型图,吸引了听众注意。制作该模型的数据,由一个距离飞机二三十米的光学传感器采集,图像精度达到10毫米左右,采集过程可在10秒内完成。“我们使用的3D光学传感器应用了脉冲技术,通过发射激光、计算其反射回来的时间进行测量。”尼特迈耶尔说,这种传感器的应用前景很广阔,当飞机涡轮部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裂纹时,传统方法是是把涡轮部件拆除后,进行人工检测。由于一些裂纹非常狭小,可能只有0.02微米至100微米,人工测量很难发现。而利用3D光学传感器,可以先对涡轮整体进行初步扫描,再用白光干涉仪进行深度扫描,由此能得到精确模型。整个过程耗时4小时左右,比人工检测的时间短。
  “许多德国高技术中小企业想到中国发展,但缺少资金。”中德工业4.0联盟执委会主席周向前告诉记者,“我们筛选后会对一些企业进行金额较少的投资,帮助他们建立中国团队,这样他们就能进入A轮融资阶段,与上海企业合作,开拓中国市场。”据介绍,投资对接会的召开为中德企业交流合作搭建了一个平台,将促进德国高科技项目在中国落地,也让国内投资基金有机会评估德国项目。目前,中德工业4.0联盟已获得3D光学传感器、3D超声扫描仪等项目的企业授权,会全权代表德国企业与我国投资机构和企业洽谈合作,促成项目落地。(作者 俞陶然 薛徐婷) 【来源】上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