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65周年】校史撷英:“赴朝语文工作队”往事

26.11.2014  12:21

编者按: 校史是学校发展轨迹的记录,更是学校办学精神和人文传统的积淀,上外的传统和文脉正是在一代又一代上外人的“坚守与创新”中得以弘扬。

校党委书记姜锋在今年的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特地向刚入校的新生们生动讲述了建校初期的几代老校友们以所学语言和知识奉献祖国,把国家责任和民族使命融入个人生命的真实感人故事。自2012年以来,校长曹德明就发起了由学生采访老校友、老教授的“文脉守望——听前辈讲上外故事”的口述项目。

今年是建校65年,上个月,上外新闻网推出 老校友陈青先生讲述赴朝语文工作队往事 ,在学校师生和校友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期接上期再刊出由校友会采访和撰写的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四位老校友的动人故事和珍贵历史资料与照片。

 

 

63年前,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外文专修学校(今上海外国语大学)招收第二期学员。除了俄文专业外,还录取了一批有一定英语基础的英文班学生。适逢朝鲜战争日益扩大,志愿军部队急需英语人才,当时英文班的同学们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报名参军。经过选拔,由44名同学组成了“赴朝语文工作队”,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

适逢65周年校庆之际,在二期校友陈青先生的帮助下,校友会工作人员采访了几位二期老校友,听他们讲述了当年参加语文工作队抗美援朝的往事,并获得了一批珍贵的史料。 

风兆荣先生8岁时父母就已过世,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生活非常艰难。但坎坷的身世却坚定了他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信念。少年时,白天他在南京西路的茶叶铺做学徒,晚上自己找家教专门学习英语。每天晚上下班后,从8点开始学习到夜里2点,早上6点起床再复习,然后上班。就这样坚持不懈地学习,终于具备了相当的英文功底。当1950年华东革大招收英文班学员时,他是唯一一个破格录取的学员。入校后不久,就报名参加了“赴朝语文工作队”,与其他43名同学一起奔赴朝鲜。

黎景昌先生回忆道,语文工作队由教务主任张沛先生带队,出发时,姜椿芳校长亲自送到北火车站。赴京之后,当时的京津卫戌司令杨成武将军专门举行欢迎晚宴,和各支部队的工作人员一起欢迎大家的到来。杨将军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引用毛主席的话勉励大家克服困难,为抗美援朝事业贡献力量。工作队在北京休息了两天之后,队员被分配到各个部队,在不同的战线和地区投入工作。

 

蒋之鉴先生是当时赴朝语文工作队的队长,他参加过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的激烈程度世所罕见,特别是炮火之密集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敌军共向志愿军3.7平方公里阵地倾泄炮弹190余万发,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到处是一片焦土。就在上甘岭,蒋之鉴先生曾在1米左右高度的坑道中坚守了20多天,缺水缺粮,没有阳光,没有新鲜空气,身边躺满了烈士的遗体。他冒着随时会被扫射的机枪和密集的炮火击中的危险,通过交通沟在各个阵地间移动,先后四十多次在前线用扩音喇叭向敌人喊话,宣传政策。 

过觉生先生入校时是俄文专业,但有一定的英文基础。语文工作队组建时,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报名。在朝鲜战场上,他负责收听美军广播,进行分析。因为他的工作,我军准确地辨识出俘获的美军上校,获得了重要的军事情报。同时,他还负责俘虏的审讯和管理工作,曾经连续三天独自审讯了63名美国炮兵营士兵,对战俘进行政策宣传和政治动员。此外,他还在坑道里亲眼见证了著名的“奇袭白虎团”十三名勇士出征的场面。抚今追昔,每当谈起战场上的这些经历和牺牲在身边的战友,他总是会感慨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来之不易。前些年,他专门用英文撰写了一篇回忆朝鲜战场的文章,希望以此来提醒世人,珍惜今天的生活。

当年奔赴朝鲜战场的这44位校友,很多人已经辞世,如今健在的也都是耄耋之年的老者。虽然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但当重新回忆起这段往事,他们依然充满激情。在每一次的访谈中,我们不仅听他们缅怀过去的岁月和战友,更听到他们对今天青年人的殷切寄语:希望当代青年能珍惜现在,学有所成,在新时代里肩负起历史的使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强大。(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