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生的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29.04.2016  18:02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形修复外科病区第一次见到章一新,这位教授自我介绍说,我们就是一群“傻瓜”医生。是呀,在热火朝天的整容市场下,他们守着整形修复外科里最不赚钱、风险最大的一块———重大烧创伤、肿瘤切除后的人体组织器官修复重建,的确有点傻。可跟着这群医生出入手术室才发现,阳光下竟有这么多需要“大修大补”的人。 

章一新(左二)做手术时,总会引来很多医生观摩。他说,成熟的整形修复外科医生,非十年功夫不成。

治疗成功与否,医生说了不算

章主任,有个病人能否请你看一下?”又是请章一新会诊的。章一新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块大大的牌匾,写着“显微达人”,这是病人送的。业内褒奖他是“中国显微整形重建外科第一人”,做手术的名气都大到世界上了,以至于许多病人慕名而来,只要他说这手术可以做,患者和家属就感觉手术已经成功,“可以重新做人了”。  

这个来会诊的病人遭遇车祸,眼睛盲了,鼻子没了,只留下伏地魔般的两个鼻洞。当地医生修复了他的创面,还做了一个假鼻子。但现在,病人很痛苦,鼻洞被钛合板牢牢封住了,做鼻子的医生不解:“你用嘴呼吸不就完了?”  

张嘴呼吸容易口干、头晕,人也很烦躁。”章一新愿意重做手术。他说,医生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做治疗,治疗成功与否,医生说了不算。  

4月20日,章一新和年轻医生们又做完一台“换脸术”,手术耗时30个小时。他们先在患者胸前预构了“新脸”,再将“新脸”移植到面部。这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通过章一新提出的最新修复理念双“S”法则获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神奇的是,医生不仅根据患者伤前旧照利用3D打印技术模拟并修复面容,还最大程度地重建五官的功能。这也是九院整复外科的重要核心技术。  

为啥这么麻烦? 此前国外有报道“换脸术”,患者因无法接受在镜子里看到“别人”而得了抑郁症。现代医学发展到了不仅要技术进步,还要考虑患者的心理。  

永不气馁,永不放弃

章一新遇到过一个男病人,65岁,接受过40次手术。10多年前,患者发现颈胸部有个鸽蛋大小的肿块,切除后的病理结果为难治性纤维肉瘤。第一次手术后肿瘤反复发作,切了长,长了切,患者成了手术室的常客。直到2015年,肿物波及到颈部、肩部、胸部、肺部等,紧邻多个重要血管。  

放弃吧,好多医生对他说。患者去放疗,肿瘤对放疗不敏感,又一条路堵死。找到九院时,肿瘤周边皮肤已破溃成一个大窟窿,患者白天黑夜锥心地痛。  

我一定要手术。”病人对手术的坚持感染着医生。  

那次,章一新和骨科、血管外科、胸外科、呼吸科、麻醉科等联合手术。36小时的超长手术,年轻医生说,做完手术直接躺倒在手术室,累得再没余力。  

这个手术切除了患者体表面积约800平方厘米,相当于人体1/5的体表皮瓣组织。章一新独创经济性组织修复技术“kiss法”,从患者的腹部、腿部切取肌肉组织,并在多次手术和放疗变性的残余组织中寻找可吻合的血管,接通了11根包括3根已变异的血管,为移植的肌肉提供了营养。  

手术很成功。看医生拿着比头发还细的线缝合血管,在人体上“腾挪转移”,不得不感叹这考验的不止是技术,还有想象力,更为可贵的是意志力。  

章一新开创性地在国际上提出重建显微外科中的“经济学”理论,即开源节流学说,已列为2021年世界重建显微外科大会的主题。2014年,他还当选世界整形外科排名第一的杂志———《整形与重建外科》唯一的中国编委。  

如今,九院已是世界上著名的修复重建与显微外科中心,病人纷至沓来,手术排满。问章一新累不累?他说看看美国同行就不累了。2006年,他去杜克大学进修,师从美国和世界重建显微外科协会主席,结果发现,美国医生睡得很少,一天甚至只睡两三个小时。  

全世界两个国家的医生最累,一是中国,二是美国。中国是因为病人多,美国病人不多,但他们没日没夜地想如何革新技术,帮病人更多。”章一新说难忘美国导师的一句话:“永不气馁,永不放弃”。  

我们不要忘了立命之本

可即便是章一新这样的大专家,手术排到半年后,每周还要抽时间做几个美容整形手术。他苦笑:“辛苦一晚上的通宵大手术,还没两三个隆鼻手术收入多。”  

对这些整形修复外科的医生而言,这是与生活的妥协,他们喜欢有挑战的大手术,那也是病人需要的。可市场说,整形美容收入更好,更轻松,风险也小。  

在九院,有一个世界级的阴茎再造术专家,由于社会因素的限制,一年不过六七例该类手术———有这种需求的病人毕竟不多。在一次会上,年轻医生说,这专业还是不要多发展了,不如多做些拉双眼皮或垫下巴、下颌角等迎合市场的手术。听到这里,章一新教授一拍桌子站起来说:“卖茶叶蛋的肯定比造原子弹的多,那么不要发展原子弹了? 我们不要忘了立命之本,国家永远需要实体经济,而不是虚拟经济。我们九院要有这个担当和定力。”  

他很感动,那次“愤怒发言”,全体医生鼓掌了。医生说,抵御市场诱惑并不容易,他们更担心病人怎么办。  

章一新说,广东有个“抗癌斗士”,九死一生,接受过很多治疗,很坚强。这次他的纤维肉瘤侵犯了很多器官,找到九院前已被很多医院拒之门外。这次,章一新组织了4次全院大会诊,医生们开了很多会讨论这个病例。  

太困难了,手术风险太大……如果大家都同意,我也想拼了……”章一新说,最后他们没接这个手术,向病人说出这个“坏消息”时,他忘不了病人的表情,那是无助、绝望的眼神。  

因为我们是最后一道防线。”章一新说,这道防线不好守,但总要有人去守。 

来源:《文汇报》 2016.04.28 第7版 科教卫 

原文: “最后一道防线总要有人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