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病友低调聚会 患者口述:几乎每个人被骗过

07.02.2016  04:45

记者的加入,让这个聚会8年来,第一次出现了“外人”。

门口简单张贴着印有“AS上海聚会”的红色纸条,普陀区一家川菜店的二楼包厢,一场低调的病友聚会正在举行。陆续有人到场,多为年轻男性,彼此起初并不熟悉,后又试探着攀谈起来。

尽管已有提前告知,记者的到来还是让现场气氛有些尴尬,“拍照不要拍正脸!”“你们会怎么报道?”警惕的目光纷纷投向我们。

事实上,也很难从这些年轻的脸上看出什么异样。若不是因为强直性脊柱炎和“AS-SKY”风湿论坛,他们之间或许不会有任何交集。

强直性脊柱炎,英文简称AS,近年来,因周杰伦等几位知名艺人的患病才逐渐为人所知。医生们说,目前尚无法根治,只能长期控制。

  戒备

很快有人建起了名为“AS上海聚会”的微信群。不过,有人悄悄地又修改了群名称,把其中的“AS”标签删除。跟以往一样,聚会现场大家多以网名互称。

这只是一种慢性风湿病,非罕见病,也不致命。为何患者们如此戒备?

2012年哈尔滨杀医血案,当时即将去香港攻读博士的王浩倒在了血泊里,凶手是17岁的少年李梦南。可能很少人注意到,李梦南正是被强直性脊柱炎和肺结核双重病痛所折磨。

说实话,我能理解他的痛苦。”聚会上,有病友提起。强直的痛,是“一种深入到骨子里的痛”。有人说,不堪忍受时甚至想拿刀剁掉自己的手指,但是,连拿起刀的动作也无法控制。

病友们打比方,备受关注的渐冻人,好比是“力量一丝丝从身体里抽走”,但AS患者们本身是有力量的。AS经常在一个早晨毫无预兆地侵袭患者,让患者“稍微动一动就钻心”,患者们唯有等着一根根僵住的手指慢慢“苏醒”,身体才能渐渐恢复力量。

如果哈尔滨那个孩子当时知道我们这个论坛,来到风湿家园,参加聚会,心情愉快了,也许就不会发生悲剧了。”有人惋惜道。

病友口中的“家园”,是一个叫做AS-SKY(天空)的公益性风湿论坛,注册会员已超十万,论坛由病友自发组建和管理,除了志愿医生、亲属,鲜有外人知晓。上海地区病友聚会,8年来举办过14次,黑黑瘦瘦、年近六旬的论坛版主是聚会的组织者,病友们都喊她张姐。

一边扛着单反相机,一边来回招呼病友们签到,不一会,张姐又分发起病友们自制的小册子,上面列举了详细的用药、保养、锻炼方法。

用完餐,两张桌子拼起,20几人围坐,张姐掏出厚厚的一叠资料,戴上眼镜,认真地开始分享用药心得。接着,一位叫“小蚂蚁”的年轻男子站起来,神采奕奕讲起他如何锻炼控制病情的故事。

久病成医,我们比较相信自己。我现在到医院,会直接拿出单子,医生照着上面开药就行。”一位三十多岁样貌、衬衫挺括的男子说,周围立即有多人点头附和。一位来自江苏某地的病友愤愤地说:“我1995年得病的,2003年才确诊,我们那里很多医生之前根本不知道AS!

聚会进行到一半,小军的出现,让现场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小军到哪都开着残疾车,脊背已出现明显的九十度侧弯、僵硬,有些吃力缓缓爬上楼,却是全场笑声最大的那个人。“这个病控制不好的话,就是我这个样子啦!

小军是一名社区助残员。前几日,他用残疾车送一位盲人姑娘回家,姑娘坐在他的残疾车后座,每走过一个路口,都引来路人奇异的目光。“他们就是羡慕我载着一个漂亮姑娘啊!

小军是个例外,更多的病友,选择了隐瞒。

能来参加聚会的大多都是症状轻的,还有很多重症是不愿意或者没办法走出来的。”张姐反复提醒记者,不要发布有病友头像的照片,“外界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病,一听到都吓一跳,病友们担心暴露身份会影响他们工作、交友,甚至婚姻。

症状较轻的女患者丽芳就有过这样的遭遇,眼看着马上就要升职做财务科长,老板一听她得的是“强直性脊柱炎”,出于种种顾虑,没有升她。

据统计,我国有约五百万强直患者,其中大部分为20-30岁的青年,以男性多见,约有10%的患者会导致终身残疾。记者接触的病友中,不乏事业有成者。参加聚会前,小军去看望了一位许久不见的老板病友。“老板有自己的公司,要面对很多员工,他不方便参加大型聚会露面。

聚会接近尾声,张姐提议按惯例,病友们一起下楼合照,招呼着记者也加入。

不过,小军没有下来。后来记者找遍论坛里的聚会照片,也都不见这个脊背九十度侧弯的身影。

  弯路

记者拿到这次聚会的“入场券”的过程,可以用“突破重重关卡”来形容。

警惕和戒备几乎成了这个病友群体的显著特征,如同一道与外界隔绝的墙壁,墙内是病友之间惺惺相惜、抱团取暖,将病友们经历过的“误解、欺骗、恶意”都驱之墙外。

记者在论坛上辗转获得了张姐的qq号后,弹出来第一句签名却是“本人一般不加qq好友,望谅解”。记者只能试探着发了一封邮件说明来意,3天后,张姐终于回复了。

你们不推销药物吧?”第一次的聊天便开门见山。

同其他人一样,张姐也异常低调。相对电话,她更倾向用短信或者qq联系。张姐告诉记者,这两年她一直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周围的人都不知道她的病。

是什么让病友们筑起了这样一道“心墙”?

用一位网友的话说:“这些年,我们被骗惨了。”论坛一篇置顶贴子《治疗强直的多少坑爹疗法?》,列举了诸多所谓神医、神药的案例。

几乎每一位AS患者都有一个漫漫曲折的求医路,“腰疼、关节疼,但就是查不出是什么病,只能病急乱投医”。

张姐当初也走过弯路,前几年AS急性爆发,她曾花了近6000元买理疗器,去异地“蜂疗”,相信所谓的“老中医”等广告。结果东奔西忙,病情反而加重。

广东中山三院曾做过一项研究调查,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诊断平均延误达6年。患者若已经发生关节变形,就很难有药物可以逆转,因此早期诊断对于患者避免致残至关重要。

但是,即便是确诊了,也总还相信“有奇迹”。

一位年轻母亲带着她18岁的儿子第一次来参加聚会,母亲穿着入时,却掩饰不住一脸焦虑疲惫,“怎么办,我儿子这么小,这病是不是没得救啊?”儿子一脸青葱帅气,个头已经超过母亲,自顾自低头玩着手机。

上次看广告找到一家医院,当时我就怀疑有问题,那里的医生,居然问我在上海有没有房子。后来,好几万元打了水漂……

你察觉不对,那为何还要在他那看病啊?”记者问。

母亲苦笑着摇头,没有回答。

记者邀请病友们参与一个公益活动,讲述更多的经历时,几乎无人应答。张姐忙打了“圆场”,“如果要上台发言,就让沈葆莲去吧!

他最近可忙了,没空来聚会了。”小军接话。

像沈葆莲这样愿意用真名的病友,在论坛聚会中并不多见。聚会时,即便他偶未出席,大家也常常提到这个名字。

同小军一样因强直致残的沈葆莲是论坛的元老级人物,AS界小有名气的抗病斗士。几年前,他联合几位残疾人病友,共同创办了自强人公益网,又运营着一家名为“知了公益”的线下公益机构。小军就是其中一名助残志愿者,论坛和自强人公益的助残活动,让他“走了出来”。

  家园

十多年前,听到自己将终身和AS斗争的时候,小军很长一段时间封闭在家。

小军不太愿意多提及过往。3年前,他曾在论坛上发表过想放弃生命的帖子。2012年底,小军失业、离婚,除了身上那个把他脊柱“压弯”的AS,和手里的一张残疾证,仿佛一无所有。他在帖子里写道:“一个人到了海边,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发呆,想要放弃人生。

当时,他还给一位病友发了条绝望的短信。晚上回到家,手机里无数的未接电话,QQ上熟悉的头像频繁闪动着。

第二天,他在论坛回帖:“我对不起大家。”帖子下面,铺天盖地的跟帖,都是来自天南地北的病友们的鼓励。病友们平时很少见面,在论坛和QQ群里却经常调侃、互开玩笑,但有一次,他情绪非常低落的时候,一位平时经常和他斗嘴的病友大姐私信他:“你是好人,做好自己,加油!

十几年里,沈葆莲也曾经历过很多生死攸关的手术,拄起了拐杖,经历了丧母、失业。“封闭在家里,不想走出去。”沈葆莲回忆那段最灰暗的日子,“幸好有互联网,让我找到了这个论坛。

只有得病的人才会懂,就像有首歌里面说的,白天不懂夜的黑。”网友“乘筝”说:论坛是一个心灵深处的港湾。

美国心理学家库伯勒·罗丝认为,遭遇不幸后人一般会经历“哀伤的五个阶段”,分别是: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消沉、接受。这个“哀伤五阶段”,几乎每个病友都经历过,从初期的震惊恐慌,到中期的病急乱投医,最后接受。

沈葆莲告诉记者,他特别感谢互联网,“因为风湿论坛传递的正能量,很多人慢慢在改变,包括我自己。有了这个论坛,才有了我的公益事业”。也许只有在论坛里聊天、线下聚会的时候,病友们才能从刻意隐瞒的压力中释放出来。他们觉得,“只有病友间才能互相理解那种痛。在这里,说话有人听”;“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的焦虑”;“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病友之间,也有种特别的连接。

聚会上,两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患病30多年了,却精神矍铄。他俩是在中山公园里晨练时候认识的,68岁的老杨第一眼就认出了病友,“从脖子(通常僵直或者略弯)就看得出来了!”老杨介绍病友也上了AS论坛,一起研究养生,如今两人每天相约一起遛鸟、打太极拳,病情控制得很好。

  心声

和AS相伴多年,沈葆莲已经把AS疾病都当成了“朋友”,且深谙与这位特殊朋友的相处之道。“这种关系其实很微妙。”一旦工作劳累、发病疼痛的时候,AS就相当于在提醒你“身体在抗议了”,该休息了;当你闲太久不动的时候,AS又在提醒你,“运动是最好的治疗”。

沈葆莲的儿子今年15岁了,他很注意儿子的身体状况,“因为这个疾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不过,他也很笃定,“万一儿子真的发现这个病,我也不怕,现在医疗水平在不断发展,医保政策在不断完善。大家团结起来,一定不会像我们当年一样无助。

除了心灵上的关注,病友们希望有朝一日,“AS也能更广泛地被列入门诊大病医保”。

论坛里有一个“志愿医生交流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姜磊,作为论坛的志愿医生已近6年,除了在论坛上义务解答病友们的咨询,偶尔也参加病友聚会,与病友畅谈AS保养要点等。他告诉记者:“AS目前还无法根治,医学界还未找到攻克治愈的办法,只能长期控制。

小军说,目前公认的能有效控制病情的生物制剂,最便宜的一针就要近千元,每月用下来就至少要七八千元,而国内很多地方尚未纳入门诊大病医保。

张姐的愿望,是早日有一个接班人出现,全面接手聚会活动,“毕竟我年纪大了,又有很多事情要忙”。她曾多次公开招募聚会负责人,却似乎没人愿意站出来。由于聚会没有固定场所,经常要变动,每次换地方时,张姐都要事先到现场查看。家住郊区的她,有时出去一趟来回需要4小时左右。

我们论坛坚持了十几年的纯公益,没有一点点广告。”张姐曾反复强调,话语中透着一丝自豪。论坛对于广告是“格杀勿论”,设置重重关卡封杀商业信息。

关于这点,沈葆莲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论坛不应该停留在网友自发组织的小聚会上,而应该向专业化的运营团队发展,不要排斥所有商业活动。作为一名成熟的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他认为“一个人的声音太小”,仅靠个人力量组织的聚会太单薄,走出神秘的小圈子,才能让更多人为这个群体发出声音,为之呼喊。

事实上,少数年轻的病友们,也正在慢慢转变观念。

截稿前,那位曾修改群名字的病友悄悄发来私信:“听说你们在采访是吗?每个强直患者都有辛酸的经历,我也想来说说……我希望医学界能早日攻克这个毛病,使我们这些AS患者不要再隐藏自己。

过了一会儿,他又补充了两句,“其实我们这个病,并不可怕。”“不要自卑,昂起头来。

如何打破心墙,让更多的他们坦然走到阳光里,需要我们每个人更多澄澈的目光。

(文中除沈葆莲外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