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娴解析“精华版”

12.03.2015  12:05

  不少观众都认为传统戏曲太迟缓,看起来“很闷”,而把原来4个晚上才能演完、长达10小时的全本浓缩成150分钟的“精华版”,《长生殿》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做精华版,绝非简单地在时间和篇幅上做减法,要把一个全本大戏浓缩成150分钟的篇幅,《长生殿》这次挑战的正是传统戏挖掘、恢复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该如何取舍?为此,晨报记者专访了一路见证“精华版”成长的昆曲表演艺术家、剧中“杨贵妃”的扮演者张静娴。

   取舍标准,力求回归传统

  记者:为何精华版在北京会这么火爆?

  张静娴:可看性是“精华版”的特色。《长生殿》是上昆成立30多年来不断打磨的一个戏,上世纪80年代也搞过不同的版本,2009年排出精华版。现在看起来,的确这个版本故事最集中,场次结构的搭配、冷热及人物都继承和发展得比较完整。虽说艺无止境,但我认为这个版本可以传世。

  记者:做精华版,意味着要删掉很多经典的戏份,怎么取舍,挺难的。

  张静娴:对,考虑到让观众要在一个晚上看完整场,很多经典的段落都放不进去了。删改上当然也有不同的意见,应该这么看,因为不同的版本考虑的角度不同,精华版的诉求更回归传统一点,以这个标准来取舍。

  记者:也有这样的说法,这个戏就是来推翻很多人认为戏曲太迟缓的看法的。

  张静娴:对,有这个想法。我们反复推敲下来,150分钟的长度比较适合现在的观众,我们进行了精心的编排,包括场次冷热搭配和几条副线相辅相成的处理,并非简单地删减篇幅。所以精华版演到哪里,票房都特别好,这次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两场,票房和号召力都排名榜首。

   细节处理,杨贵妃特别细腻

  记者:昆剧里的唐明皇和杨贵妃究竟有什么不同,能否详细讲述一下《长生殿》的魅力所在?

  张静娴:比如杨贵妃,她是成熟的女性,不是少女,要有气度,她的气质是很复杂的。杨贵妃每一场戏都有不同的表演侧重点,演这个人物对我自己来讲很有难度,但也很来劲。在雍容华贵的基调之上,随着情感的变化,表演者要有意识去区别。比如,《定情》的时候,她是新娘子,兴奋忐忑,还有羞涩,这种羞涩和杜丽娘的《惊梦》不一样,新婚之夜的杨贵妃应该是什么状态?这是很有意思的角度。再比如《絮阁》一折,最难的是吃宫醋,你有什么本事在皇帝面前吃醋?况且在吃醋这件事情上,杨贵妃以前是吃过亏的,所以《絮阁》的时候她学乖了,吃的是酸酸甜甜的醋,情真妒意深,这个妒要娇、美,还要聪明,要让唐明皇心满意足又不心生厌烦。

  这样细腻的情绪,惟妙惟肖,好像只有在昆剧里才会有。

   坚持传承,启动“学馆”项目

  记者:这次不仅是您和蔡正仁两位老艺术家领衔,还有黎安、余彬这些年轻演员同台。

  张静娴:《长生殿》全本以前在保利演过,精华版在长安大戏院也演过,我跟蔡老师年龄渐长,好在这次有年轻一辈同台。就像去年我们几代同堂的《牡丹亭》在清华演出,我虽然没有上台,但在台下看也很感动,因为传统戏曲的重点,还是要看到以后的发展。

  传承是上海昆剧团多年来一直不懈的坚持。去年年底,上海昆剧团策划的“学馆”项目获得高度认可和重视,预计将在今年5月启动。新进团的这一批四十多个年轻演员,将通过3年的系统学习,实现传承100出经典折子戏、6台传统大戏的教学目标。我们会将教学过程录像,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料。其实你教会了学生,自己也会有更深的体会,这是我的经验。同时,剧团会做好昆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借学馆项目的推出,对“老底子”的东西进行细致梳理,增加积累。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