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

14.01.2016  16:48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下行,有人认为中国的经济结构在优化:服务业增长速度高于制造业,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制造业。对此,我想把这个问题放在更长远的趋势中来进一步观察,然后把中国经济的结构变化、未来可能的方向放在东亚经济背景之下,进一步考量中国经济长期的增长趋势。

一、中国工业化快于城市化,导致服务业占比低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占比变化呈现非常明显的规律:第一, 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高,无论是附加值占比,还是就业占比,第一产业的相关份额会呈现明显的快速下降趋势。第二, 第二产业情形会稍微复杂一点,因为第二产业在一段时期内占比会上升,随后到了一定阶段会下降。第三,服务业占比与第一产业类似,只不过方向是反的,随着人均GDP不断提高,服务业的增加值和就业占比都会提高。

这个规律是全球基本经验,如果把部分国家按人均GDP水平进行排比,无论是附加值还是就业的占比,我们可以看出收入高的国家服务业占比更高,收入低的国家第一产业占比相对高一些。

有了这样一个基本的结构演变模式,我们再看中国的情形:中国现在GDP差不多一万美元左右,与GDP水平相似的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在GDP中占比是属于比较低的。但是,这未必是一件很坏的事情,因为在这些国家中,中国经济的增长也是最快的。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疑问,中国的服务业占比低,是不是中国经济增长有问题?

事实上,中国这么低的服务业占比实现了经济高增长,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快速的工业化,中国在过去20年里制造业发展非常快,工业化进程在加速推进,而其他几个经济体虽然看上去结构更正常化,但由于它们并没有出现像中国这么快的工业化加速过程,所以经济增长得并不高。

如果把中国的省份与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大多数省份的服务业占比通常都比较低一点,这很大程度也反映了中国城市化比率是偏低的。换句话说,中国在过去20年里,加速的工业化促成了经济的高增长,同时由于工业化速度远远快于城市化速度,这样就导致服务业占比并不是那么高,不像大多数国家所呈现的比较正常的占比水平。

二、服务业份额赶超制造业是趋势,但当下的赶超是特例

这几年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使得工业占比在2010年前后明显降下来,尤其是在2012年,服务业占比超过了工业占比,这是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我觉得还不一定,因为这种赶超发生在经济受到外部冲击的状况之下,具有特殊性。这两年经济的快速下滑是因为制造业下降速度特别快,也导致了服务业份额超过制造业的现象出现,如果没有经济这几年的深度调整,假设工业份额保持继续平稳态势发展,我相信,虽然在未来几年,服务业份额会逐步接近制造业,并最终超过制造业,但不会是在2012年这么早,当下超过制造业是由于特殊的原因和环境造成的。如果从就业份额来看,情形比较类似。差不多最近两年开始,服务业吸纳的就业接近或很快要超过制造业。现在的问题是,在中国,第一产业依然有过高的就业份额,30%的就业依然是在农业部门,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劳动力转移任务。

三、中国是大国,会比四小龙更早进入服务业主导的阶段

如果把中国结构变化态势放到东亚经济里面来看,就会发现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即:中国工业份额增长拐点来临、第三产业份额持续上升的时候,中国人均GDP占美国的比重还很低,虽然上升很快,但今天的份额也就20%多一点。

具体来看,日本三个产业的变动过程当中,它的人均GDP占美国的份额虽然在不断上升,但是它的份额绝对值比中国高得多,比如在1955年的时候,它的第三产业占比和第二产业的占比情形跟中国现在比较类似,但是那个时候它的人均GDP占美国的比重已经达到了比中国今天还要高一点的水平,事实上在70年代,它的服务业超过了制造业,当时它的人均GDP占美国的比重已经达到了67%,因为日本经济开始重建的时候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而不是像中国在70、80年代改革的时候是低收入国家。

韩国是从低收入国家起飞的,韩国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跟中国的经济结构差不多,三个产业占比跟中国的情况也差不多,但是韩国人均GDP占美国的比重也在快速上升,到了1990年的时候,第一产业占比8%左右,和中国今天非常类似,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了制造业,但韩国的人均GDP占美国的比重是37%。

如果把中国和几个经济结构比较类似的亚洲经济体放在一起比较,人均GDP和美国的占比有很大差别,绝对水平差不多。中国在2010年的时候,用美元计算人均GDP为7746美元,日本在1965年为8400美元。中国相对于日本和四小龙来说是大国,所以中国结构变化发生的时间要比四小龙早,我们达到四小龙一样经济结构的时候,中国的人均GDP水平相对于美国更低,为什么中国会是这样?

这与中国经济规模大有关系。中国的工业化之所以前面20年增长特别快,是因为起点特别低,所以工业化速度非常快,但是加速工业化以后,出口占制造业份额上升特别快,因为体量特别大。日本、韩国出口份额小,所以不断出口没有关系,工业化持续时间更长,中国持续时间比较短,因为份额太大,所以加速工业化以后,现在中国的出口总额占全球的份额比20年前多出十几个百分点,很多单体产品的份额甚至达到70%,为什么中国在人均GDP相对于美国份额比四小龙更低的时候,工业附加值占GDP比重下降了?因为达到了天花板,所以要回落,服务业要上来,这体现不可贸易性,体现国内需求的特点,所以中国很可能相对日本或四小龙来说,会更早进入到服务业主导或者服务业驱动发展的阶段。

如果把日本、韩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或者就业放在一起看,它们的人均GDP水平达到美国40%以上才出现服务业加速上升的阶段,而中国现在人均GDP只有美国的20%,服务业占比已经开始超过制造业。当中国服务业占比开始超过制造业的时候,未来的增长速度到底会怎么样?我的看法是中国是大国,国内的需求也很大,非贸易部门的需求也很大,所以中国服务业的份额比四小龙更早开始超越制造业,但是它的投资需求持续的时间会更长。

我们现在都知道服务业当中比例最高的除了金融以外,就是交通运输、通讯、房地产等行业,这些行业在服务业当中的份额都是两位数,而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来满足需求。中国是一个大国,工业化速度特别快,占世界份额太大,很快就走到天花板,所以比小型的经济体工业化的持续时间要短,回落更快。中国现在的人均资本存量比较低,只有美国的15%左右,所以要不断提高人均资本存量,需要把更多的资本投到国内的需求主导的非贸易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通讯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房地产方面的投入等等,这样才能把国内的服务业份额逐步地拉上来。

四、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率推算

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推测,假设中国的增长轨道跟四小龙的平均水平是接近的,我们用四小龙的平均水平做出模拟作为参数,把中国数据代进去。20年以后中国GDP的增长率在4.9%左右,到那个时候人均GDP的份额是美国的51.85%。但这是基于四小龙平均增长的经验,中国和四小龙有很大的不同,制造业份额下来比他们快,服务业份额上升比他们也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中国的去工业化的速度比较快或者服务业上升的比重比较快考虑进去,时间就会拉长,也就是说中国要达到美国人均GDP的50%,假设美国每年保持2%增长率,时间要超过20年。

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总体上比制造业水平低。以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值为例,从增长率来说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最高,平均达到9.5%,服务业只有6.4%。如果未来经济结构中制造业的份额不断下来,服务业份额不断上去,更多的资本和资源都要投到服务业,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会低于制造业,这样导致经济的增长率不可能高于在结构变化之前的水平,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20年以后如果我们遵循东亚经济,特别是四小龙的经验来增长,我们的人均GDP水平可以达到美国的一半,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大国的影响,全球份额的制约,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会比东亚平均的增长水平要慢。如果劳动生产率更多地落到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中国未来20年增长速度比前面预测得要慢一点。也就是说,中国要变成特别富的国家,所需要的时间比日本和四小龙的时间要长得多,因为中国是大国。(作者系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