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革人事政策,设引进人才“绿色通道”、建长聘教轨—教职体系

08.04.2016  10:36

让人才强校战略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自2006年起,上海交大实施了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全员聘用、引育并举、分类发展等重要改革举措,实现了两个目标,一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师资队伍框架已经形成,二是与世界一流大学师资队伍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基本形成,这为交大今后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过在部分院系审慎试点后,交大自2014年起启动面向现有教师队伍的长聘教轨-教职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学校师资队伍向世界一流的转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轨运行、同台竞技、共同发展”    

这两周,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张杰已经参加了两场引进人才面试,最终,两位来自海外的长聘教轨助理教授在经过海外同行函审和面试之后,与化学化工学院签署了工作合同。合同中除了包含科研启动经费、住房津贴和安家费等条款外,还明确标出:第一个三年聘期之内不做考核,第六年的时间为“长聘教轨时钟(tenure clock)”综合评估期。    

这就是上海交通大学自2007年起为高效、高质引进海外优秀人才而专门设立的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过去几年,交大平均每个月都有两场‘绿色通道,面试,都由校长亲自主持面试引进人才。”上海交大人力资源处处长梁齐教授说,通过这条“绿色通道”,已经引进了300多位高水平海外优秀人才,并针对这部分海外引进人才建立了对接世界一流大学标准的长聘教轨-教职体系,使得上海交大的人才强校战略推动了学校各项改革事业的快速发展。    

经过在部分院系审慎试点后,交大自2014年起启动面向现有教师队伍的长聘教轨-教职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学校师资队伍向世界一流的转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轨运行、同台竞技、共同发展”。    

改革破解人才引进难题

交大机械与动力学院的彭志科教授,就是2009年通过“绿色通道”引进的,正是“长聘教轨时钟”期的宽松学术发展环境,使他得以实现学术发展理想,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并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等一系列的荣誉,如今,彭志科已成长为上海交大的特聘教授。    

随着长聘教轨-教职体系的建立,交大由海外引进人才的学术标准大幅度提高———过去,海外引进的年轻人入职后只能从讲师做起,数年头、数论文篇数、数项目经费,“”到副教授、教授;而现在,大部分院系海外引进人才的“门槛”都是长聘教轨助理教授,都经过了严肃的海外同行学术评审、学术报告、座谈和面试等学术评价环节。    

参加海外同行学术评审的专家均是在该学科领域排名前1%的世界知名专家(其工作单位通常为世界排名前50位以内的大学或者科研机构),他们除了要对候选人的学术成绩和发展预期进行评价外,还需要回答一个问题:这位候选人是否达到您所在学校助理教授的标准?“只有通过了国际同行学术评审的候选人才能进入面试环节。”梁齐告诉记者。    

交大之所以这样做,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实践探索。针对一流师资是一流大学最重要的办学要素这一理念,上海交通大学在2004年时就提出了人才强校主战略。但是当时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在大规模引进海外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师资队伍的同时,如何肯定现有教师的贡献,让他们也有快速成长的通道和阶梯?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沿用了多年的传统人事管理体系,如何在保证学校继续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建成既扎根中国又面向世界一流的制度激励治理体系,调动和激发所有教师的积极性? 这也是中国一流大学建设中遇到的普遍难题。    

为此,自2006年起,上海交大实施了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全员聘用、引育并举、分类发展等重要改革举措,实现了两个目标,一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师资队伍框架已经形成,二是与世界一流大学师资队伍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基本形成,这为交大今后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革缓解大学科研功利倾向

交大建立长聘教轨-教职体系所带来的另一个作用是,大学科研的短期行为和功利倾向大为缓解。    

长聘教轨前三年没有了考核,六年进行教职晋升的国际综合评估,并且学校一开始就提供相对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这对于刚刚回国的年轻人来说,非常关键。”彭志科说。    

在交大最先开展海外优秀人才引进改革试点的物理与天文系,2009年至今已引进了大量优秀人才。全系约百位专任教师中,近一半都是近年来从海外引进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极大地促进了物理与天文学科的发展,同时也让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得了大幅增长,国际学术影响力迅速提升。目前,该系的季向东、贾金锋、钱列加等一批国际一流学者开展了包括暗物质直接探测、马约拉纳费米子寻找、太阳耀斑爆发产生机制等重大研究课题,这些课题都是对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基础研究。    

让有能力的年轻人独立研究

长期以来,高校引进人才都遵循着一条大致相同的规律,海外博士回来担任讲师、副教授再到教授,一般来说,年轻人回来多是做助手。现在交大通过长聘教轨-教职体系引进海外优秀人才,让他们可以独当一面,创新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展示。    

在上海交通大学,即便是讲师,只要独立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第一作者署名的论文,都可以指导博士生,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梁齐介绍说,由本学校毕业出去的“海归”,在原先的导师面前自然不太敢畅所欲言,这会影响形成独立的学术成果。而通过现在的鼓励引进非学缘关系的海外优秀人才的政策,确保了年轻人才能够独立研究的环境。    

据介绍,上海交大今年还将修订针对本校原有青年教师成长的激励政策,以及针对原有青年教师制定长聘教轨-教职晋升成长的实施细则,并在全校推广。  

来源:《文汇报》 2016.04.08 第1版 要闻 头条 

原文: 师资队伍对接世界一流大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