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创作品展示活动(互联网+文创类)开幕式暨第七届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30.12.2022  21:02

12月29日,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财经大学承办的第七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创作品展示活动(互联网+文创类)开幕式在我校举行。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束金龙 、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指委秘书长周斌以及全国参展高校的老师同学、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等出席本次活动。

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束金龙代表主办方上海市教委致辞,他指出,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汇创青春”互联网+文创类活动的举办不仅展示了上海大学生文创作品的新形象,也展示了上海大学生文创人才的新风采。本次活动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培育发展新动能精神的重要行动。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作为最具创新意识的高校青年学生,应当把文化的传承当作一项长期的事业去奋斗,希望各个高校继续以饱满的姿态投入到创新创意创业工作中。

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代表学校致辞。他首先感谢市教委的信任和各个高校的支持。他表示,“创业不应仅为‘稻粱谋’,更应当注重所创之‘业’的质地和品质”。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应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在高技术、高智能、高知识密集领域奋发有为,以创新创造引领创业,充分发挥创投和创意的作用。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将“汇创青春”互联网+文创作品展示活动打造成上海、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一张亮丽的名片!

随后举行了第七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创作品展示活动开幕式,束金龙处长、徐飞常务副校长以及各个高校代表共同上台参与启动活动。本次元宇宙线上展览,共汇聚了40所高校的230余个富有创新性、互动性的优秀文创作品。这些作品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国潮、手作文创、乡村文创、元宇宙设计等丰富内容,既体现了鲜活的时代特色,也反映了青年大学生的文创热情。

活动同期召开了由上海财经大学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指导,教育部数智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虚拟教研室协办的第七届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指委秘书长、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斌教授代表教指委致辞。他强调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关系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必须重视新技术新挑战,实现新突破新发展。

在“元宇宙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主旨演讲环节,各位专家结合新技术特点,强调创新创业教育要持续关注前沿新技术和新突破,要持续跟踪新领域和新赛道,培养发展新动能。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德英分享了“学科热土上的北京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张克俊教授分享了“元宇宙背景下的智能音乐研究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郭海教授分享了“培养最懂中国的工商管理人才”;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刘志阳教授分享了“以创新创业教育现代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旨报告。

在“新时代更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主旨演讲环节,各位专家强调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构建更具融合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执行院长王小华分享了“四级递进、四足支撑、二维评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天津大学原宣怀学院院长施亮星教授分享了“面向新工科的专创融合教育生态体系”;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胡毅教授分享了“国科大双创教育体系建设构想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副主任董正英教授分享了“创新创业深度融合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的主旨报告。

在闭幕式环节,刘志阳教授再次感谢了上海市教委和全国同行的大力支持。他指出,如何在数字经济新领域和元宇宙新赛道,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独特新动能,既是研讨会的关注主题,也是未来进一步思考技术和教育之间关系的一个新的起点。他认为本次活动具有三个特点:第一,这是一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活力;第二,这是一次参赛院校数量和项目都实现新突破的展示活动,对于推动上海文创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第三,这是一场创新创业教育的年度思想盛宴,全国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进行思想碰撞,对纵深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事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据悉,“汇创青春”是积极推进上海“设计之都”建设,大力营造全市文化创新创造氛围的重要抓手。本次“汇创青春”互联网+文创类作品展示活动由上海财经大学承办,活动自2月份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46所高校的600余个项目,这些项目生动地展现了长三角高校大学生们昂扬向上的创新创业创造精神和创意设计能力。

(供稿:刘建一(学) 供图:何思考 编审:田大有 收稿日期:2022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