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服务国家战略,力争国际一流——上海创新开展高等教育“高峰”“高原”学科建设

09.11.2015  01:12

新华网上海11月6日电 如何率先对接中央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部署,充分挖掘优质资源潜力,建立与上海城市地位相匹配、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  

记者从上海市教委获悉,上海将“高峰”、“高原”学科作为高校创建一流大学和对接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石,力争到2020年,全市高校中有约20个一级学科点和一批学科方向达到国际一流水平;180个左右一级学科跻身国内学科排名前20%。  

强优补缺”,要“在高原上建高峰

自2013年起,上海着手研究编制和推进实施《上海高等学校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规划(2014-2020年)》,对全市502个学科点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着力明晰全市高校学科建设的优势和短板,为优化学科布局结构、明确重点建设奠定基础。  

在此过程中,上海市以“在高原上建高峰”的思路优化布局结构、凝练发展方向。即通过建设特色鲜明、贡献突出的“高原”学科群,提升全市学科整体水平;面向国际学术前沿,瞄准国家和上海市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强优补缺”,推动“高原”上崛起“高峰”,让上海高校现有优势学科“强的更强”,重点建设20个左右世界一流“高峰”学科点和一批“高原”学科群。同时针对国家和区域发展急需但目前欠缺、发展较弱的学科进行补缺做强。  

上海市教委负责人表示,对相关学科给予重点支持,一是提升上海高校学科在国际国内的整体地位,二是要充分发挥“高峰”“高原”学科在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中的主力军作用。  

根据规划,上海高校学科建设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工业4.0、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重点布局;同时全面瞄准上海“四个中心”、科创中心建设等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重点布局服务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和紧缺产业的学科方向,如信息技术、材料科学、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创新设计等。  

复旦大学洪家兴院士表示:“‘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有望形成合力,直面经济社会主战场,更有效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在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以一流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高校是知识创新的源头,学科是人才培养的引擎。上海鼓励高校自主设计实施学科建设方案,相关高校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普遍认为,“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遵循学科发展的共性规律和各学科个性特点,“每一个学科的建设方案都不一样”。  

复旦大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将更加注重吸引和集聚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学者和科学家,瞄准优势学科领域,加强前瞻性、战略性的组织谋划,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记者从上海交大了解到,学校将新一轮学科建设与上海“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顺利对接,持续优化学科布局,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分类分层推进建设。例如学校上海市“I类高峰”学科的“信息与通讯工程”学科对接“网络强国”战略,对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促进上海产业转型发展、避免产业空心化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未来媒体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张文军说:“‘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瞄准世界一流、汇聚优质资源,极大推动了高校具有良好基础和特色学科的发展。以上海交大通信学科建设为例,将使我国从全球数字电视行业的跟跑者变为领跑者,同时推动该学科早日进入世界一流学科的前列。”  

上海海事大学在推动“高峰”“高原”学科申报过程中,带动了学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同步发展。学校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完善了以“高峰”“高原”学科为引领的学科体系。校长黄有方说:“‘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促进了协同创新平台和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使学校的科研工作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遵循规律扎实推进,人才为要机制创新

学科建设必须遵循教育发展、学科发展的根本规律。上海“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采用“第三方遴选”方式确定支持范围,采取“个性化支持”模式,由高校对照国际标杆,根据学科现状及建设目标,提出建设路径、投入总量和结构需求。在此基础上,政府邀请国内外同行专家逐一进行合理性论证,并给予个性化投入。  

2015至2017年,上海计划投入36亿元专项经费,其中,上海市把经费更多地用于高端人才和团队的引进与培养,人员补贴费用总量占比50%,在第三方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鼓励高校全职引进高水平人才和整体引进高水平研究团队。  

在第一轮3年建设周期(2015-2017年)内,上海对各在建学科点只作过程监测,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支持力度和动态调进。第一轮建设周期结束时,将依据评价结果,对建设成效显著的学科点继续给予支持;对建设进度缓慢、效果较差的学科点,科学实施退出机制;并及时将社会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纳入建设范畴,采用竞争机制同步建设,源源不断提供人才支撑。  

同时,上海引导和支持高校抓紧形成促进学科建设的校内协同模式,整合规划、学科、人事、财务等部门力量,并以综合改革的思路破除一些体制机制的天花板,比如科研管理评价制度、人才引进配套保障政策等。  

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说:“‘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的支持,使汇聚国际光学工程领域顶尖科学家到我们团队展开联合科研活动成为可能;太赫兹是国际重大研究前沿方向,依托计划,我们可以探索从基础研究到重大产品的科研成果转化新模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太赫兹应用科创中心。”  

来源:新华网 2015.11.07 

原文: 服务国家战略,力争国际一流——上海创新开展高等教育“高峰”“高原”学科建设